异乡洪流中的最后身影

抚州司机朱建荣舍身救人获评“见义勇为模范个人”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27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下辈子,我还想做他的儿子。”11月24日,提及父亲朱建荣,20余岁的朱雨豪语气朴实却无比坚定,道尽了儿子对父亲最深的眷恋与骄傲。

2个月前,54岁的抚州货车司机朱建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的暴雨洪水中,为救一名落水女孩,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异乡的街头。

英勇救人

时间回溯到9月29日夜晚。受台风“博罗衣”影响,凭祥市遭遇滂沱大雨,路面积水快速上涨。21时许,朱建荣将货车停进凭祥市公投国际货物停车场后,步行回宾馆休息。当他走在南大路与南山路交叉口附近时,突然听到一个女孩急促的惊呼声,只见一名身着校服的女生不慎在积水中滑倒,挣扎了数次都未能站起身,身体逐渐被水流推向路边的井道,情况危急万分。朱建荣立刻冲到女孩身边,想将女孩拉起,但湍急的水流让朱建荣失去重心,摔倒在地后,两人一同被卷入路边的井道中。事发后,当地政府启动紧急预案进行搜救。5天后,搜救人员找到了朱建荣遗体。

10月22日,朱建荣的追悼会在抚州老家举行,全村乡亲自发前来告别,大家眼里含着泪,静静站立在道路两旁,送朱建荣最后一程。

骨子里的善良

在熟悉他的乡亲们心中,朱建荣始终是那个有礼貌、心肠热的实在人,更是村里家喻户晓的“和事佬”。不管哪家邻里闹了矛盾、谁家遇上了难处,他从不会袖手旁观,总是主动上前,耐心劝说,帮忙调解。他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大家族团结了,村子才能兴旺起来。”这份对集体的牵挂,让村里建祠堂,成了他生前最记挂的事。

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不仅温暖了乡邻,更浸润着亲属间的情谊。朱建荣的叔叔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且生活拮据,朱建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帮叔叔代办了低保。每逢过节,他都会提前备好礼品,专程登门探望。

朱建荣这份善良与担当的底色,正源于良好家风的滋养与传承。朱建荣的父亲是一名正直热忱的退伍老兵。老人一生坚守初心,用一言一行将行善积德的信念,融入朱建荣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在工作中,只要遇到需要帮忙的同行司机,总会伸出援手;对自己的小家庭,他更是满心牵挂,每次出车前,都会给妻子打个电话报平安,让家人安心;每逢周末,他最盼着的就是与家人团聚,一家人走在街头,聊聊家常、看看风景,那些平淡又温馨的寻常时光,如今也成了儿子朱雨豪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一束温暖的光

朱雨豪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最大的遗憾,但我知道,父亲做了他认为对的事情。”这份理解,源于父亲从小到大的言传身教,也源于对“英雄”二字最朴素的认知。

英雄的壮举不会被遗忘。10月15日,凭祥市举行表彰大会,授予朱建荣“见义勇为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表彰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高尚品格。11月14日,朱建荣入选江西省2025年第四批“中国好人榜”拟推荐候选人名单,这份荣誉既是对他个人善举的认可,更是对见义勇为精神的弘扬。

从赣抚平原到八桂大地,朱建荣的故事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着越来越多人的心。他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身上的英雄光芒。这份根植于心的善良,正在桂赣两地传递,激励着更多人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让见义勇为的美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吴子懿 记者王晓明)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