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疤子”到“浦厂长”

贵溪浦福军用两年实现人生逆转 主动帮助刑释人员就业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24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浦福军(右二)在厂房外与发小交流

曾经被称作“疤子”、走过人生弯路的浦福军,于2023年1月回归社会后,凭借不服输的韧劲,用两年时间实现人生逆转。如今48岁的他,不仅是贵溪市流口镇板桥村网红农家乐的“主理人”,还是年产5000万件装饰品的工厂厂长。他扛起了多名工人的生计,更主动为就业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开辟重生之路,成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反哺家乡的典范。

重启人生:从“疤子”到“浦厂长”

11月7日午后,在由原板桥村小学改造而成的厂房外,浦福军坐在枫树下,左眉疤痕隐约可见,鬓间些许白发映衬着满足的笑容。如今,当地熟悉浦福军的人都爱称其为“浦厂长”,早已没人再提起他年少时那声令人生畏的绰号——“疤子”。

次日,在该厂房生产的140箱塑料星星装饰品将经义乌中转,远销中东。这间不大的厂房,不仅撑起了8名工人的生计,更向3名刚回归社会的刑释人员敞开了就业大门——这是浦福军特意为他们留的岗位,因为他懂得“重新开始”的困难。

回归社会之初,浦福军深知就业不易。他尝试过“跑工程”,为学技术进过工厂,在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司法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最终他决心自主创业。2023年,他在板桥村盘下闲置场地创办农家乐,主打“餐饮+休闲”,很快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2024年11月,他又瞄准装饰品加工“赛道”,开办工厂,既拓展了自己的事业,也为当地村民和有需要的特殊群体添了一份稳定收入。

如今的浦福军,生活充实而笃定。每天早起去菜市场采购食材,时而在农家乐为客人烤制羊肉,时而步行20分钟到工厂与工人交流、登记货物、安排打包,偶尔也会为女儿的学业操心。“爱追星,书读得不太上心,不过只要不走歪路,就是好孩子。”话语间满是父亲的宠爱。

2024年10月起,浦福军先后受邀前往江西省温圳监狱、饶州监狱、景德镇监狱,用自己从“疤子”到“浦厂长”的经历,鼓励更多人直面过往、把握未来。

迷途往事:年少辍学后走上弯路

浦福军出生在雄石镇(于2001年撤销)主街,这里藏着他年少时的记忆。彼时的街道灰黄破旧,14岁的他在辍学后,跟着一群同龄人在街上晃荡,“不是偷鸡摸狗,就是打架”。因为性子烈,不管是谁招惹了他,他都敢动手,眉角、腰间、背部、腿上渐渐添了疤痕,“疤子”这个绰号也慢慢传开。

每次惹事后,浦福军的父亲都会把他揍一顿,再锁进房间,可他会偷溜出去,甚至躲到学校避风头。直到16岁的那一年,浦福军因斗殴被判缓刑;18岁时,他因犯罪第一次入狱;再到2008年,他再次犯罪获刑17年,后来,“疤子”才逐渐明白自由的可贵。

那些年,最让浦福军揪心的是家人。自他在18岁首次入狱后,一家四口很多年没吃过团圆饭。在浦福军女儿出生前的两个月,他再次入狱,妻子离开后,父母辛苦地把孙女带大。监狱会见日,他隔着玻璃看到父母添了白发、女儿从懵懂孩童长成亭亭少女却从没叫过他一声“爸”……那一刻,天不怕、地不怕的“疤子”,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之前人生的荒诞。

浦福军在省饶州监狱服刑期间,管教民警看在眼里,不断鼓励他好好改造、早日回家。曾经对读书毫不在意的他,开始主动学习法律法规,服从管理、积极改造,尽一切可能争取好的改造成绩。这份踏实改造的转变,让他最终出现在减刑名单上。2023年1月,他走出监狱大门,决心和过去彻底告别。

反哺之路:主动帮助刑释人员就业

现如今,浦福军从小生活的地方早已旧貌换新颜,低矮的砖瓦房变成了整洁的新楼,浦福军的人生也如这条老街般褪去尘埃、焕发新生。对于回归社会的刑释人员来说,就业往往是融入社会的第一道坎,浦福军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在这条路上蹚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刚出狱时,浦福军四处寻找工作机会:跟着朋友“跑工程”、琢磨门窗生意、开泡脚店,一路求、一路问、一路碰壁,却从没放弃。偶然间,朋友介绍起板桥村一块荒废空地——该村正为猪栏遗留污染问题发愁,他当即盘下这块地25年的使用权,开起了农家乐。后来,浦福军在义乌遇到一名会销售却不懂生产的老板,为了学习相关技术,他在对方合作的工厂里免费工作了一个月,学习装饰品生产流程。

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借钱十有八九被拒绝。“看看我之前的所作所为,怎么能让别人相信我?”浦福军从不多辩解,只是用行动证明改变:农家乐装修到一半就先“试开业”,自己拍短视频引流、开车采购新鲜食材。渐渐地,身边人看到了他的转变,开始重新接纳他,再遇到资金难题时,越来越多亲友主动伸出援手。

如今,浦福军的农家乐里种了芭蕉树、栀子花、满天星、映山红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他身兼服务员与烤羊师傅,客流高峰期还会请周边村民来帮忙。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该农家乐共接待了4000余名客人。装饰品工厂也步入正轨,年产量可达5000万件,产品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对浦福军父母而言,浦福军是他们的骄傲。“浦厂长”的称呼越来越响,老两口走路,腰杆都挺直了许多。

事业发展起来后,浦福军开始学会照顾身边人,请来发小帮农家乐做园林规划,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听闻有就业困难的刑释人员,他更会主动找上门。

据悉,为破解刑释人员就业难题,我省建立了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安置帮教就业对接机制,近两年已为4.4万余名临释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浦福军也计划以用人单位身份加入,把自己得到的善意持续传递下去。

11月13日下午,浦福军再次受邀回到省饶州监狱开展帮教分享。“没有家人的包容、朋友的帮扶和管教民警的不抛弃不放弃,就没有我的今天。也希望大家不要放弃自己,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活动现场,他向台下深深鞠躬,并将一面“教育改造 启迪人生”的锦旗送到民警手中。台下服刑人员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一名管教民警还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敢于承担责任、努力提升自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任何时候都不晚。”在众人面前,浦福军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这句话,既是他从“疤子”到“浦厂长”的人生总结,也是他想传递给更多人的信念。

(文/图 王政 张玉丰 记者方维芳)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