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帮教助“浪子”回归

江西构建“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多元协同”帮教体系 打造多元品牌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7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近日,“‘1%工程’春风化雨 开明赣心桥”爱心帮教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省豫章监狱举行,为服刑人员改造回归、特殊困境青少年成长搭建帮扶桥梁。多年来,江西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以“黄丝带”“红苹果”等多元品牌,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协同”帮教体系。

启动仪式现场,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延续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助学支持,江西芒果青年实业有限公司现场捐赠1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困境儿童生活补助。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9年开始,省豫章监狱携手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连续资助50名生活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对100余名服刑人员子女进行帮扶助学,每一笔资助背后,都是企业、公益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同心协力。”

协同帮扶齐聚力

“如果不是‘黄丝带’帮教活动,我可能至今还走不出对未来的迷茫。”曾在江西省女子监狱服刑的李某,如今已是一家超市的员工,她的转变离不开民盟江西省委会与监狱系统联合开展的帮扶。“‘黄丝带’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接纳与信任。”李某回忆,在帮教活动中,她参加了烘焙技能培训,出狱后通过监狱与人社部门对接的就业推荐,顺利入职超市,如今收入稳定,还能定期看望孩子。

这样的协同帮扶场景,在江西各地监狱时常发生。“红苹果”公益组织是最早参与服刑人员家庭帮扶的社会力量之一,其打造的“穿墙+引线・让爱回家”亲情帮教拓展营,已成为连接服刑人员与家人的“心灵虹桥”。

今年9月,首场活动在江西省温圳监狱举行,15个服刑人员家庭在志愿者、心理咨询师与监狱民警的共同引导下,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家庭对话等环节,缓解了长期分离带来的隔阂。

“孩子以前不愿跟我说话,这次活动后,他主动告诉我,‘爸爸要好好改造,我等你回家’。”服刑人员王某的眼眶泛红,而这样的情感修复,正是公益组织与监狱系统协同发力的成果。

在都昌县,鄱阳湖爱心基金会与监狱的合作已持续3年。今年金秋助学季,该基金会捐赠15万元,帮助全省103名服刑人员子女解决学费、生活费等难题。“我们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会安排志愿者定期走访孩子家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该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从最初的资金帮扶,到如今的“助学+陪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让帮扶从“一次性”走向“常态化”。

就业服务延伸至高墙内

除了对服刑人员及家属的帮扶,如何帮助刑释人员顺利融入社会,也是各界力量关注的重点。省司法厅联合人社部门搭建“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岗位推荐”一体化平台,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5+2”就业之家服务延伸至高墙内,邀请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员工开展政策宣讲,组织企业在监狱举办招聘会。

省监狱管理局教育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已涌现出吉翔中途之家、九江市品茗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兵哥送菜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基地等多个品牌基地,这些基地由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监督,为“三无”(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刑释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技能培训、就业对接等服务,今年以来,已帮助800余名刑释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我省构建了“民政+司法+公益”的多维保障网。省司法厅与省民政厅联合推进服刑人员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孩子纳入国家保障体系,每月发放生活补助,今年以来已有115名孩子享受这一政策。

如今,在江西,帮教工作已不再局限于高墙之内,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力量,帮助服刑人员重拾信心、走向新生,让特殊困境青少年感受到社会关爱、健康成长,为赣鄱大地的和谐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情与力量。

(记者方维芳)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