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7名“法律明白人”活跃乡间

武宁县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政法干警进基层”活动现场(图/受访单位提供)

探索推进“红色调解”“乡贤调解”“巾帼调解”等多元融合机制;推进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一体化建设;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774起,调解成功率98.5%……近年来,武宁县以“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为标尺,将法治基因注入城市肌理。

2025年10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武宁县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建立“4+N”推进机制

“感谢你们,不然我没办法这么快拿到工资!”今年7月,两位农民工在武宁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顺利拿到被拖欠的工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据了解,该中心在接到农民工求助后,迅速启动维权通道,指派基层法律服务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承办此案。

据了解,尽管该案涉及金额不大,却直接关系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为实现纠纷源头化解,法律援助人员主动联系涉事方所在村委会,积极搭建沟通平台。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释法说理,详细阐述拖欠工资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引导用工方换位思考。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用工方在当天即结清了全部欠薪,这桩“烦薪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该案例是武宁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凝聚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合力,武宁县建立了“4+N”推进机制,设立工作专班,10个牵头单位和54个责任单位职责明晰,密切协调,形成合力。通过严格落实县党政主要领导一季一调度、分管县委常委一月一调度、创建指挥部一周一调度的工作机制,确保法治建设不偏航、不走样。

以刚性制度划定权力边界

武宁县坚持以刚性制度划定权力边界,严格遵循《武宁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武宁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工作流程》等文件,让“程序正当”“适用法律正确”成为决策铁规严律。

该县持续擦亮“宁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大力推行“一门办”“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帮代办”等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同时,积极推进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事通办”试点改革,推动3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实施。

在规范涉企执法方面,贯通实施涉企监管规范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推进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采取“评查+群众举报”方式,受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

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武宁县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力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较好完成了建议提案办理任务。2021至2024年,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550件、政协委员提案572件,所有建议、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

推动普法资源下沉

法治的根本在于为民造福。武宁县大力推进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坚持“应援尽援”,2021至2024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55件,以高效、便捷的服务传递法治温度。

以多元融合的调解机制解民忧。该县探索推进“红色调解”“乡贤调解”“巾帼调解”“银发调解”等机制,建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县、乡、村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774起,成功调解3717起,调解成功率98.5%,公众安全感测评连续3年位列全省前列,印证了群众对平安武宁、法治武宁的认可。

以浸润人心的普法实践育新风。该县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1600余场“政法干警进基层”等活动走村入户,5527名“法律明白人”活跃乡间,推动普法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于未发。

(文/李瑾瑾 记者万菁)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