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政育人新场域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在数字媒介深度重构教育场域的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意识形态主导权如何进一步加强与育人模式转型的双重挑战。

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及教育场域理论,以宜春学院融媒体中心为研究对象,系统解析其“融媒体+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三重融合”(媒介形态融合、内容生产融合、制度创新融合)机制与“效果导向”策略的实施,助力宜春学院打造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网络育人新范式,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样本。

以融促融

凝聚网络育人合力

在媒介化社会加速理论视阈下,网络空间正成为青年群体认知建构的主要场域。这对高校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提出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宜春学院从平台、内容及联动方面着手,凝聚网络育人合力。

媒体融合,构建传播矩阵,推动网络育人全方位覆盖。近年来,宜春学院融媒体中心搭建了多个媒体实践育人平台,不断强化内容建设和价值引领,以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凝聚作用,推动网络育人向多领域拓展,实现全方位覆盖,以汇聚强大育人合力。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学校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创建了多样化的交流渠道。进入新时代,学校用好网络舆论新阵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宜春特色的校报广播、“两微”音视频和新媒体平台集群,构建三级融合传播网络育人矩阵。在这一融合传播矩阵中,既有传统的校刊、广播台、新闻网,又有新兴的微信、微博、新媒体,更有面向未来的短视频矩阵,构筑起了网络育人的全媒体平台。截至2023年年底,该校融合传播矩阵账号总粉丝量突破11万,全平台总阅读量累计近3000万人次,覆盖范围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轻重相融,突出内容建设,强化价值引领全时空贯穿。该校融媒体中心聚焦红色校史资源及学术文化、理论研究资源,将内容资源转化为网络育人优势,通过朋辈导学,不断拓展思政课的育人方式和路径,让思政课成为人人可参与、人人有机会、人人有获得感的“金课”。同时,围绕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学校打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轻装上阵”走出教室,走近建筑、人物与历史,在互动式、沉浸式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成长。例如,学校校史馆讲解员团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零距离感受“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让思政课形式更丰富、内涵更饱满、育人成效更显著。

内外相融,推动“一体化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该校融媒体中心把加强制度建设、优化顶层设计作为打基础、管根本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组织架构一体化。在内部深度融合上,通过组织架构合署、业务流程合并、团队成员合作等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队伍结构,以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工作队伍的干事活力,建立起全媒体指挥调度体系、新型采编制作播发流程和校园媒体专业队伍,网络育人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对内,该校完善院校纵向联动,以学校融媒体中心为“中转站”,提升融合传播阵列核心工作的协调联动能力;对外,该校建立校媒横向联动,积极与社会主流媒体沟通协调,“锻造”集约高效的媒体传播链条,协同发力增强网络育人厚度,扩大优质思政内容的传播渠道和影响范围。

以效果为纲

净化网络育人环境

该校融媒体中心坚持以效果为导向,将融合传播矩阵与思政育人工作深度结合,建品牌、强队伍,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取得了积极成效。以融媒传播为火车头,该校融媒体中心相继推出多个线上融媒品牌栏目,制作了一批思想价值与流量传播价值兼具的融媒品牌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化育人品牌集群。

打造专业化队伍,塑造网络育人新格局。充分发挥人才对网络育人事业的支撑作用,持续提升网络育人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激发全员思政的活力。在体制和机制改进过程中,宜春学院“不拘一格降人才”,积极优化人才队伍配置,一批精通新媒体的学生走上核心岗位,充分展示当代青年学生的活力与潜力。同时,从提升专业技能着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全媒体采编制作技能培训。如今,该校融合传播矩阵多个媒体账号运营团队实施“教职工负责人+运营负责人+100人左右学生采编团队”模式,形成育人团队合力和集聚效应,打造了一支业务精、素质硬、勇冲锋、能吃苦的网络思政育人专业队伍。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维护网络安全。该校在开展争做赣鄱好网民行动方面,开展了“弘扬网络正能量 争做青年好网民”主题活动,通过征集“网络文明”主题作品,根据人气评出各奖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争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举行“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开展“网络安全我承诺”主题签名,师生们在签名墙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观看网络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展板,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组织举办了2次全校网络安全专题讲座,引导全校师生共同构建风清气正、文明祥和的网络空间。

在人才培育方面,该校构建“政治素养—媒介素养—专业素养”三维培养体系。队伍中具备全媒体技能的成员比例从30%提升至80%,形成“师生共创、全员育人”的生动局面。

宜春学院的实践表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需把握三个关键点:其一,坚持“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的辩证统一;其二,构建“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协同机制;其三,实现“传播效果”与“育人成效”的双向转化。展望未来,随着元宇宙等新技术的介入,高校融媒体中心需进一步探索虚实融合的育人场景,努力办出“有政治理论高度、有学术文化深度、有立德树人温度”的融合传播矩阵,推进网络育人成效走深、走实,奋力开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袁璐 宜春学院)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