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南:守艺传非遗 文化暖乡村

来源:  学习强国-赣州学习平台     |    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欢迎父老乡亲们品尝客家米酒……”近日,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在龙南市杨村镇开展。非遗导师廖旺娣在车田村支起了酒摊,讲起客家米酒文化、推介客家米酒,吸引了一拨拨群众前来品尝。

酒摊前,廖旺娣头戴客家织带,身披蓝色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志愿马甲,手持陶制酒壶,清澈的米酒顺着壶嘴稳稳流入瓷碗,浓郁酒香弥漫巷陌。

“大家放心尝,这酒遵循千年传统古法工艺酿造,喝起来暖心又暖胃!”排队品尝的队伍越排越长,廖旺娣一边娴熟地筛酒,一边笑着向围拢的乡亲们介绍技艺诀窍。几位乡亲捧着瓷碗细细回味,不自觉地跟着她的讲解频频点头。

客家米酒酿造技艺是龙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客家人迁徙途中的生活智慧与团圆期盼,2010年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流淌在客家人血脉里的文化印记。

从18岁踏上酿酒之路,廖旺娣与客家米酒的不解之缘已延续四十余年。她始终坚守千年传统古法工艺,既保持浸米、蒸饭、发酵等传统工序的本真,又打造“杨村古酿”特色品牌,在传承中探索创新之道。不仅如此,她还牵头带动同镇两百多名客家大嫂投身米酒生产与销售,通过手把手传授技艺、分享产销经验,让这门承载客家记忆的非遗技艺,成为带动乡亲增收、助力乡村发展的“富民钥匙”。

“接下来,我会结合节庆假日开展酿酒民俗活动,让客家米酒手艺融入生活与民俗,成为大家难忘的‘文化记忆’,吸引更多人想学愿传。”廖旺娣表示,此次与群众的交流传授让她更加坚定了走传承之路。作为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她通过一场场非遗特色体验活动,持续推广客家米酒文化。多年来,她走遍龙南各乡镇,以现场演示、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等方式,让群众近距离学习客家米酒酿造技艺,在薪火相传中带动乡亲增收。

今年以来,江西省创新实施“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遴选宣讲、新闻、文艺、非遗四大领域400名省级优秀人才,以精准服务和创新办法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非遗文化走进生活、贴近群众,激活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池春水”。龙南市依托这一计划,充分挖掘本地客家非遗资源,培育客家米酒、擂茶、织带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如今,在文化导师的带动下,龙南的非遗文化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日常,既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有效带动了乡村文化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