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县“老班长警务队”:“退伍不褪色”的平安卫士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06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人物简介

2023年4月,黎川县“老班长警务队”应运而生。黎川县“老班长警务队”以“民警+退役军人+民兵”的创新模式组建,从黎川洵口10人小队,如今已发展为76支队伍1174人,成长为遍布抚州的平安卫士。

他们以“七大机制”立规,以“七大职责”践诺,用“法理融情理”化解纠纷1600余起,以脚步织密乡村防护网。

队员在活动现场维持秩序(图/受访单位提供)

在黎川县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由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组成,依托辖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工作。他们佩戴统一标识,走村入户拉家常、访民情,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这支队伍就是黎川县“老班长警务队”。2023年,黎川县公安局洵口派出所结合本地实际,探索组建“老班长警务队”。2024年以来,抚州市各县(区)的治安大队及派出所主要负责人陆续到洵口参观学习,并将经验在全市推广。

源于本土的义警力量

洵口镇是抚州市黎川县首个设立退役军人之家服务站的乡镇,王志刚带领一批退役军人长期参与社会治理。

“我们看准这支队伍的政治素养和群众基础,提出将其整合为义警力量。”黎川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颜文珍介绍,经与镇党委、镇政府协商,在人员选配、场地使用、经费保障等方面获得支持,2023年4月20日,正式成立“老班长警务队”。这支队伍以退役军人的忠诚本色为底色,以服务群众为使命,在街巷阡陌间织就一张平安网。

为了提升队伍素养,“老班长警务队”建立“公安主训、乡镇协管”模式,由派出所抽调骨干民警担任教官,围绕应急处突、矛盾调解、法律法规等内容开展“岗前集训+常态轮训”。日常任务通过微信群发布,队员自愿报名参与,不强制出勤。单警装备由派出所统一配备,确保规范履职。

“因为信任,离得又近,此前幸福院食堂胡奶奶晕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我的电话。”“老班长警务队”负责人王志刚说,接到电话后,短短几分钟他便带领队员抵达食堂。队员们按照培训教授的急救知识,查看老人状况,随后驱车将胡奶奶及时送医。

颜文珍介绍,面对农村警力不足、应急响应存在短板的现实,黎川县148名“老班长”主动嵌入网格治理体系,成为群众身边“看得见、喊得应、信得过”的平安前哨。截至目前,黎川县“老班长警务队”为群众提供救助、代办、寻人等实事服务276件,有效补齐了农村公共安全服务的短板。2024年,黎川县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2025年6月,队长王志刚荣登“中国好人榜”。

拉得出 用得上 靠得住

“老班长”们大多是本地人,平时务农务工,遇事能第一时间到场。

“他们熟悉村情民情,调解纠纷时一句‘叔伯亲眷’的称呼,往往比生硬的政策宣讲更有效。”提起“老班长警务队”,洵口派出所所长涂皝滔滔不绝。

他们中有勇救落水者、深山寻回迷路老人、感召村民上缴土铳的事迹,也有耐心劝导未成年人回归正途的案例,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平安守护人”。

黎川县“老班长警务队”成立以来,累计就地化解矛盾600余起,参与巡逻安保4600余人次,重大安保执勤1300余人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70余处,劝阻野泳490余人次。运行一年来,黎川县警情同比下降6.91%,行政案件下降20.55%,矛盾纠纷警情下降10.58%。

“在‘老班长警务队’,每个人都是零报酬。”王志刚说,这是承诺,也是对自己的督促。把治理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靠的就是这样一群不计报酬、义务奉献的人。如今,“奉献、服务、互助、责任”已成为这支队伍的精神底色。事实证明,这是一支拉得出、用得上、靠得住的基层治理辅助力量。

(文/傅斯瑶 记者程呈)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