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到场 5分钟控火
新干消防“防消联勤”蓝友轻骑队跑出消防安全“加速度”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06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成立轻骑队(图/受访单位提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消防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传统“防—灭”分离的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的基层消防需求。面对新形势,新干县消防救援大队依托“吉先锋”蓝友驿站积极创新,精心打造了一支“防消联勤”蓝友轻骑队(以下简称“轻骑队”)——以电动巡逻车为核心、配备扩音喇叭、灭火器、水带水枪及常规医疗救护等装备的消防巡逻队。
走街串巷普及消防知识
11月3日,雨水滴落在电动巡逻车的扶手上,轻骑队队员轻轻拭去,像往常一样骑上电动巡逻车,穿梭在新干县的大街小巷,走进沿街商铺、深入老旧小区……针对这些火灾风险较高的场所,轻骑队紧扣“防消联勤”机制,开展“巡查、宣传、初救”一体化工作,每日不定时开展巡查式宣传,确保辖区隐患无死角。
“老板,你店里的这个灭火器已经失效了。”在排查沿街商铺时,轻骑队队员指着一个过期的灭火器向店主说。随即,消防员拿出备用灭火器:“我现在教你怎么辨别和使用——先看压力表,绿色才正常;使用时记住‘提、拔、握、压’四字诀。”在轻骑队队员的手把手教学下,店主顺利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技巧,连连点头道:“这下真会灭火了!”
在社区广场,轻骑队队员组织居民开展“一分钟灭火”实操课:“遇到油锅起火,不要用水,记住‘锅盖侧滑盖锅’。”通过情景模拟和反复练习,居民们在实操中掌握关键技能。轻骑队队员还向居民们发放消防宣传资料,讲解火灾预防、初期扑救和逃生自救等知识。
8月22日以来,轻骑队平均每日完成20家社会单位的联勤任务,让防火知识深入人心。
“第一个到现场”控制事态
“那边草丛着火了,就在广场东侧!”接到警情后,轻骑队队员立即跃上电动巡逻车。“收到,预计3分钟内到达火灾现场!”轻骑队队员所言非虚,2分45秒后,电动巡逻车抵达起火点进行处置。从接警到出水控火,全程不超5分钟。附近商户王先生感叹:“幸好有他们,速度真快,火还没烧大就被扑灭了!”
轻骑队以电动巡逻车为载体,依托“吉先锋”蓝友驿站,构建“静态驿站+动态巡逻”立体网络,既有效延伸了驿站服务半径,又以“轻量化装备”破解了场景适配难题。
在9月26日的一起交通事故处置中,轻骑队凭借机动灵活与专业高效的优势,再次展现出专业素养。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他们凭借电动巡逻车的灵活优势,在早高峰时段率先抵达现场。队员们立即分工合作:一人在事故车辆后方设置警示标志,引导分流车辆;另一人检查伤员情况,用随车医疗包为伤者进行止血包扎;分派队员记录现场情况,为后续即将到来的救援力量及时提供有效信息。
“我们最宝贵的就是这‘第一个到现场’的优势。”轻骑队队长刘磊表示,“在专业救援力量到达前,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黄金时间,控制事态,为后续救援创造最佳条件。”
“一车多能”织密安全网
在传统消防工作模式中,防火巡查多由监管人员负责、灭火救援则由消防队伍承担,两者在时间、空间上的割裂容易导致“隐患发现不及时、初期处置跟不上”,新干县消防救援大队创建轻骑队是对这一机制的系统性重构。
“安全通道可不能堵!”在新干县某幼儿园,轻骑队队员何钦钦蹲下身,拨开楼道内堆放的杂物,眉头紧锁地丈量着通道宽度——仅容一人通过的距离,远未达到消防安全标准。此外,被遮挡的逃生标识还因老化而松动。何钦钦当即找到幼儿园负责人,责令其限期整改。
整改行动立马开始,队员们协同教职工一起清除了楼道杂物,并要求重新安装逃生标识。“3天内我们会再来复查,确保隐患彻底消除。”随后,队员们还向教职工演示了如何规划幼儿疏散路线,提醒教职工需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及时消除类似安全隐患。
轻骑队整合“防火排查、消防宣传、火灾初救”三大核心任务,实现一体化推进,在火灾风险场所巡逻时,既能当场排查消防通道堵塞、电器线路老化等隐患,又能通过扩音喇叭循环播报安全提示、发放宣传资料,遇到初期火情还可立即用随车装备处置。这种“边检查、边宣传、边处置”的模式,让“防”的前端预警与“消”的末端响应形成闭环。
新干县消防救援大队“防消联勤”轻骑队,不仅是一支机动巡逻力量,更是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中不可或缺的触手。下一步,轻骑队将深化防消联勤机制,筑牢人民群众身边的“移动防火墙”,切实增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感与满意度,为构建平安社区、助力基层消防治理提质增效注入源源不断的“蓝焰力量”。
(涂怡卉 宁增杰 首席记者胡榕)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