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婷:基层治理的“穿针人”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05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人物简介

刘林婷,1986年9月出生,现任宜丰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县综治中心负责人。她创新“访调诉一体、县乡村联动”多元解纷体系,绘就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路径图”,被评为第二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实践”项目。

刘林婷(左)参与调解(图/甄骋)

深耕平安建设工作十三载,宜丰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县综治中心负责人刘林婷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小小的问题,落在群众头上,就是天大的事情,当我们能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那一刻,法治为民就真正落地了。”

刘林婷率先在全省探索出“网事360”分类解纷模式,推动力量下沉网格一线,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宜丰模式”;统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访调诉一体、县乡村联动”多元解纷体系。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刘林婷就是“穿针人”,穿起基层治理工作“千条线”,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法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网事360”高效解纷

“十分感谢!要不是你们耐心协调,我家漏水问题不会这么快得到解决。”10月29日,宜丰县居民黄先生对回访的刘林婷连声道谢。

今年2月,黄先生因楼上漏水问题与邻居产生纠纷,便向县综治中心求助。县综治中心受理后,交办给社区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联动住建部门及网格员、楼栋长上门勘查,从情理法多角度耐心调解,不仅解决了漏水问题,还成功修复了濒临破裂的邻里关系。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案结事了,更要事了人和,通过回访等方式,彻底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刘林婷表示。

面对网格化管理中力量不足等问题,2019年,刘林婷以崇文社区为试点,创新搭建“说事中心、警格中心、矛调中心”三大平台,组建六支工作队伍,形成“网事360”分类解纷模式,实现“公共事项议事解、非警情警务警格解、复杂纠纷诉调解”。同时,依托省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开发“网事360”特色模块,将“吹哨报到”权限直接赋予社区,驱动全县职能部门深度参与基层治理。这一模式迅速从1个社区推广至11个社区全覆盖,极大提升了社区依托网格就近、快速为群众解决难题的能力。

2023年,刘林婷接过宜丰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任,以“办事窗口化、窗口前置化”为建设思路,在中心入口设置“大一窗”,无差别受理群众诉求;将调解、法律咨询、行政复议等19个服务窗口集中于一楼大厅,构建起高效联动的“一站式”办事通道。

如何发挥综治中心在法治轨道上定分止争的作用?刘林婷探索建立“访调诉一体、县乡村联动”机制,绘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路径图”,指导入驻部门按照“路径图”依法办理、闭环管理每一个诉求。同时,全面建立“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双月例会”“风险预警”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系列运行机制,推动群众反映的诉求有人管、依法办、实质性解决。

一线调解定分止争

矛盾纠纷系统化治理思维,在疑难复杂的调解一线得到生动印证。今年3月12日,某物业公司保安胡某在值夜班时猝死,其家属到县综治中心,要求“讨个说法”。

刘林婷与调解员、律师一起,和胡某家属沟通了解诉求,同时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调度宜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宜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开展会商研判。

经过协调沟通,刘林婷准确把握到双方争议的焦点,提出合理调解方案,获得胡某家属和物业公司一致认可。

事后,胡某家属赠送锦旗感谢,还主动提出希望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更多人知道“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不是一句空话。

作为县综治中心的负责人,刘林婷先后协调研判复杂疑难纠纷20余起。2023年以来,全县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宜丰县综治中心因此被评为全省首批“一级”综治中心。

(文/记者万菁)

编辑:聂琪

校对:衷丽萍

复审: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