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昌高新区以“法达园”为引领,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南昌高新区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核心,在延续“七五”普法经验基础上,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灌输”向“多元互动”“普及法律”向“法治赋能”转变,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成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品牌引领
“法达园”育强基层治理“生力军”
在南昌高新区的企业车间、社区邻里间,“法律明白人”活跃在一线,他们是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打造的园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品牌“法达园”的成果。为破解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难题,高新区构建“一个中心、多点支撑”培养体系:以示范培养基地为核心,串联626禁毒中心、江西科技学院宪法基地等12个普法教育基地,辐射9个现场教学点、23个法治实践站,形成“三级网络全覆盖、普法资源集约化”格局。
创新推出“一庭一课一练一沙龙”培养模式:组织旁听企业劳动争议庭审“以案释法”,邀请法官律师开展专题授课强化理论,设置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实务训练提升能力,定期举办“法治沙龙”碰撞思路。截至目前,“法达园”累计培养园区“法律明白人”1327名、骨干236名,实现企业网格、产线班组、部门科室全覆盖。这些“法治尖兵”深入一线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58件,化解成功率超98%,其中涉企用工、知识产权纠纷占63%,成为园区依法治理的“移动法治驿站”。2024年5月,全省“千所进万企”专项普法活动走进高新区,“法达园”经验被列为全省普法创新案例推广。
法企协同
精准服务纾解企业“法治痛点”
“法治护航”是南昌高新区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聚焦企业法治需求,南昌高新区整合司法、行政、律师力量组建10支“法律服务志愿团”,涵盖公司法、知识产权、涉外贸易等领域,通过“企业点单、部门派单、律师接单、群众评单”机制,开展“送法上门”,提供“法治体检”“合规指导”“合同审查”等定制服务。“八五”普法以来,志愿团走访企业412家次,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贸易法律风险”等专题授课16场,服务江铜集团、华勤电子等重点企业180余家,帮助修订规章制度230余项。
为高效化解涉企纠纷,南昌高新区推动“司法助企20条”落地,联合法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法院+N”多元化解机制:对50万元以下涉企纠纷优先非诉讼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由保护中心快速维权,涉外纠纷联动专业机构“一站式”处理。“八五”普法以来,南昌高新区成功调解涉企纠纷224件,涉案金额逾亿元,有效纾解企业法治难题。
阵地赋能
法治文化浸润市民“生活日常”
在南昌高新区,法治文化通过“一栏、一角、一本、一阵地”的“四个一”载体融入市民生活。“一栏”即97个村(社区)固定普法宣传栏,内容紧扣群众需求动态更新——春耕宣传农业法、开学季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法、年终解读劳动合同法,每季度更新“法治菜单”;“一角”是97个法律图书角,分布在两镇两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陈列民法典读本、《农民工维权手册》等书籍、宣传挂图2000余册,供群众免费查阅;“一本”指每年发放《民法典宣传手册》《“漫”说普法》等书籍超万册,解答群众生产生活法律问题;“一阵地”是全区首个民法典主题法治文化公园,位于瑶湖岱山三街与长丰路交界处,毗邻瑶湖夜市与田家炳中学,占地约3850平方米,以“人生一路 法典相护”为主题,按人生阶段设置12个法治区域,通过雕塑、长廊、互动屏等形式让法律“可视化”,年接待量超10万人次,成为居民休闲学法“打卡地”。
涉外服务
法治护航企业“出海远航”
针对企业“出海”需求,南昌高新区2024年启动涉外法律服务提升工程,通过“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南昌市司法局及10家律所涉外律师团队组建“涉外法律服务专班”,提供跨境投资、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国际贸易争端等“一对一”咨询。同时,南昌高新区引入尚信商事调解中心、大成公证处,设立南昌高新区涉外经济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调解、公证、法律查明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工作站已为32家涉外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帮助规避海外法律风险超5000万元。
未来,南昌高新区将持续深化“八五”普法创新,以“法达园”品牌升级完善基层普法体系,以法企协同机制优化服务企业需求,以法治文化阵地拓展提升公民素养,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硬底气、最优环境、最强保障。
(张志伟)
编辑:贾辛
校对:衷丽萍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