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年度法治人物”推荐候选人——刘林婷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刘林婷,1986年9月,现任宜丰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县综治中心负责人。
刘林婷深耕平安建设工作13年,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网事360”分类解纷模式,推动力量下沉网格一线,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宜丰样板”;统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访调诉一体、县乡村联动”多元解纷体系,绘就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路径图”,被评为第二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实践”项目。
在法治轨道上绘就矛盾纠纷化解“路径图”
刘林婷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在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时,她坚持以群众视角对中心进行布建,一方面将入驻的信访、诉讼、公共法律服务、12309检察服务、劳动仲裁、心理服务、社区矫正等资源力量,按照“四区五板块”进行功能布局,另一方面提出“办事窗口化、窗口前置化”的布建思路,将所有面向群众的调解、诉讼立案、法律咨询、行政复议等19个窗口,统一设置在一楼大厅,构建起一目了然、高效联动的群众办事“通道”。
为了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法治轨道上定分止争作用,她探索建立了“访调诉一体、县乡村联动”机制,绘制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路径图”,指导各入驻部门按照“路径图”依法办理、闭环管理每一个诉求问题。同时,她全面建立了“访调对接”“访调对接”“双月例会”“风险预警”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系列运行机制,推动群众反映的诉求有人管、依法办、实质性解决。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县乡两级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能力不断提升。2025年上半年,全县共受理矛盾纠纷2023件,化解1838件,化解成功率持续保持90%以上。宜丰县综治中心也被评为全省首批“一级”综治中心。
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创新基层治理
刘林婷身上带着一股子较真劲儿,对待工作总是精益求精、全力以赴。2019年在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她感觉工作逐渐遇到瓶颈:网格力量不足、法治保障不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为此,她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城区社区普遍存在上报事件“回流”、居民越级反映问题等情况。她以前瞻性的思维,决定以崇文社区为试点,从明确网格功能定位和力量依托入手,引导社区搭建“说事中心、警格中心、矛调中心”三大平台,组建六支专业队伍,以实现公共事项议事解、非警情警务警格解、复杂纠纷诉调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事360”社区治理模式。
同时,她还坚持“技术赋能”,依托信息平台配套开发了“网事360”特色模块,将“吹哨报到”运用权限赋予社区,驱动全县各部门深度参与问题解决。在她的积极推动下,“网事360”模式迅速推广,实现了从1个社区试点到11个社区全覆盖的跨越,治理力量从政法单位下沉扩展到所有职能单位联动,领导架构从政法委牵头升级为县委书记领航。11个社区依托该模式,先后成功处理各类民生民安事件8000多件,极大提升了社区依托网格就近、快速为群众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疑难复杂纠纷面前迎难而上
刘林婷不怕苦、不畏难,敢于冲在纠纷化解的第一线。2025年3月12日,一物业保安胡某在小区地下车库值夜班时猝死,胡某家属二三十人持遗像来到县综治中心,情绪激动地要求“讨个说法”。面对这一复杂棘手的情况,她沉着冷静、迅速到现场指挥协调。她一边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律师与家属代表到调解室面对面沟通了解诉求,一边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调度住建局、社区管委会、人社局等单位15分钟内赶到中心开展会商研判。经过两轮深入细致的协调沟通,她准确把握到双方争议的焦点从“赔偿金额”转移到了“付款时限”上。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她迅速调整思路,在不突破法律底线的情况下,提出由死者所在社区作为第三方提供担保和账户接收资金并监管的调解方案,获得家属和物业公司一致认可。在她的全程督促下,经过11个小时的艰苦努力,物业公司现场完成网上银行转账,62万元赔偿款全部到账担保账户,双方顺利签下调解协议。仅一个星期后,家属就拿到了全部赔偿款,并专程到中心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作为县综治中心的负责人,她先后协调研判复杂疑难纠纷20多起,2025年上半年全县综治中心满意度列全市第一。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解忧”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