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年度法治人物”推荐候选人——王永祥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王永祥,汉族,1969年9月出生,现任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司法局民和司法所所长。自1992年参加基层工作以来,他扎根司法行政一线三十余年,始终以“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为使命,先后荣获“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全省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等称号,2021年10月再获“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荣誉,2022年当选江西省第四批人民调解专家,2024年被评定为一级人民调解员,并荣记全省个人一等功。

初心如磐,做法治路上的“定盘星”。他始终坚守基层法治一线,将热忱初心融入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在一起起纠纷化解中,他探索总结出“耐心+毅力”“法理+情理”的“双加”工作法。他认为:“调解不是‘和稀泥’,要靠耐心温暖人心,靠毅力破解难题,更要在法理和人情之间找到平衡点。”2022年初,在处理一起涉及多民族群众的复杂纠纷时,王永祥毫不退缩,以“耐心+毅力”打开局面,真诚倾听、传递尊重,连续6天驻守现场缓和对立;以“法理+情理”贯穿始终,既向企业阐明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规定,也体谅家属实际困难,建议公司在法定标准基础上予以适当补助。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彝族家属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感动地说:“王所长把道理讲透了,更是把心掏给了我们。”

肩负使命,做基层稳定的“压舱石”。2012年,他倡议在架桥镇建立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三联合”全程式、一站式调解小组,既方便群众化解矛盾,又普及诉讼知识、提升法律素养。2020年,他进一步创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调解资源,强化镇、村、组三级联动,协同土管、乡建等部门形成合力。在他的推动下,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22年,他接手一桩农户因高铁施工使用除草剂导致300余亩水稻受损的信访案件。他逐户走访23家农户,5次邀请农业部门开展鉴定,运用“法理+情理”方法厘清责任,协助施工方预付赔偿,最终在2023年秋收前让所有农户获得合理补偿。一次次解“燃眉之急”,一件件破“陈年旧结”,是他扎根基层、依法治理的日常写照。三十年来,他急群众之所急,累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群众满意度超过95%。

奋楫笃行,做营商环境的“护航员”。“服务企业不是‘护短’,而是以法律划定底线,用真情温暖人心,实现企业群众双满意。”在涉企纠纷调解中,王永祥的“双加”工作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2023年,某建材公司工人在宿舍病逝,家属误解工亡标准索赔180万元并围堵厂区导致停产。王永祥以“双加”工作法双向沟通:一方面安慰家属,明确法律上“非工作时间病逝不认定工亡”的界限,协助依法核算补偿并提供法律援助;另一方面与企业深入沟通,解读《工伤保险条例》,引导企业出于人道关怀提高补偿,“让生者安心,让逝者安宁”。仅用3天,双方达成协议,企业迅速复工,家属获得补偿。企业送来锦旗称赞:“守法律底线,保企业体面。”这面锦旗是他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见证。在办理近百起涉企纠纷中,他始终不偏不倚:既为劳动者筑牢权益“保障网”,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权威;也为企业定制“法治指南”,规范经营行为、守住合规底线,指引依法经营之路。

三十余年来,王永祥始终把纪律和法律挺在前面,恪守廉洁底线,妥善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的关系。二十多年来,在他带领下的司法所无一人违纪违法。他的“耐心+毅力”“法理+情理”工作法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源于实践的智慧结晶:“耐心”是倾听的温度,“毅力”是到底的担当;“法理”是纠纷解决的准绳,“情理”是心灵相通的纽带。从跨民族矛盾到涉企纠纷,从民生难题到治理困境,他用这套工作法成功解开了无数“心结”,化解了大量“疙瘩”,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新时代法治工作者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