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

黎川县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赋能基层治理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5年10月24日     |    制作:  龚迎霞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接待咨询群众

  “以前遇到邻里矛盾、权益纠纷,我们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跑好几趟也未必能解决。现在好了,到综治中心就能‘一站式’处理,省心又高效!”近日,在黎川县综治中心拿到调解协议书的王女士说。

  近年来,黎川县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作为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建设的核心工程,以“让县域成为社会矛盾风险‘终结地’”为目标,构建起“‘一站式’受理、多渠道化解、全流程闭环”的基层治理体系,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左雨强 吴子懿 记者陈佳

  打造“一站式”化解矛盾主战场

  走进黎川县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内秩序井然,各功能服务区划分清晰,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高效处理各类群众诉求。

  “我们坚持‘标准化引领、实战化导向’,按照‘综合受理、调解为主、裁决止纷、诉讼断后’的工作思路,创新构建县、乡、村三级协同治理网络。”黎川县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服务不“断档”、诉求不“落空”,中心采用“常驻+轮驻+随驻”模式,信访、法院、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常驻办公,11个行业部门轮驻,14个职能部门随驻,改变了过去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的局面,真正实现“群众只跑一地、诉求只进一门”。

  在功能布局上,中心以“1+5+2+11”模式高效运转:1个群众接待大厅作为服务入口,5个调解受理室承接各类矛盾调解,2个专业法庭(速裁庭、仲裁庭)提供法律裁决支持,11个服务区覆盖从诉求受理到心理疏导的全链条需求,其中,导引服务区设立的“大一站”尤为关键,不仅无差别受理线下信访与线上“黎民事解纷码”流转的事项(含110非警务警情、12345纠纷类工单),还由业务骨干实时分流至对应专区,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为提升治理效能,中心还完成了数字信访系统、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建立“受理—登记—研判—交办—调处—督办—回访”全流程工作机制,实行首问责任制。“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政策咨询,我们都会分类交办、联合处置,通过‘一案一码’建立纸质与电子台账,形成闭环管理,坚决不让矛盾‘溢出’或‘上行’。”中心工作人员说。

  织密“上下联动、全域覆盖”一张网

  “感谢乡综治中心和村委会,不仅帮我解决了排水问题,邻里关系也没受到影响!”黎川县湖坊乡居民董某某看着清理干净的公共排水沟,向调解员连连道谢。此前,邻居吴某某在两家相邻的公共排水沟堆放建筑废料,导致雨天积水倒灌董某某家,家具受潮遭损坏。双方多次沟通未果,矛盾不断激化。

  湖坊乡调解委员会得知情况后,迅速介入调解。调解员先分别与两人单独沟通,倾听诉求、缓解情绪;随后,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释法明理,明确吴某某占用公共排水沟的行为侵犯了董某某的合法权益;同时,调解员邀请村里老党员、村民代表参与评议,大家一致认为公共设施不容占用,吴某某应及时清理废料。最终,吴某某承诺一周内清理完毕,董某某也表示愿意提供协助,一场邻里矛盾就此化解。

  这起纠纷被成功调解,正是黎川县多元共治机制的生动体现。为织密治理网络,黎川县配齐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动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组建巡防员、楼栋长、民调员、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五类”网格队伍。该县通过评选“网格治理达人”“楼院治理达人”召开网格员恳谈会等活动,激发队伍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黎川县大力推广“黎民事解纷码”平台,鼓励群众“随手拍、随手扫”反映问题。“无论是小区垃圾堆积,还是邻里口角,扫码就能上传,我们会第一时间分析调度,让人人都成为网格员,件件事都能在网格内解决。”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已将治理“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构建立体化解纷模式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赔偿款,谢谢你们。”近日,黎川县德胜镇居民毛某在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收到了蔡某支付的3300元赔偿款,双方握手言和。

  此前,毛某与蔡某因日常琐事发生口角,进而引发肢体冲突,毛某受伤并产生医疗费用。德胜镇综治中心、派出所、村委会迅速启动“三调联动”机制:民警阐明法律责任,村委会干部劝说双方珍惜邻里关系,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则核查医疗凭证,确认合理赔偿金额。最终,蔡某认识到错误并道歉赔偿,纠纷在24小时内高效化解。

  这样的快速解纷案例,在黎川县已成常态。为持续优化服务,黎川县综治中心不断完善实战运行机制,规范业务流程,确保群众诉求“全量汇聚、全程纳管”。在线下,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实现“面对面”解纷;在线上,通过“黎民事解纷码”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码上解纷”机制:群众扫码反映问题,乡镇“解码”核实情况,县级部门“办码”统筹力量,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发现、及时处置、全程跟踪”。

  此外,黎川县还依托“黎民事码上办”平台,联动多部门数据资源,开展可视化调度与智能化分析,将矛盾纠纷、信访事件、非警务警情等多渠道信息“一网归集”,构建“线上+线下”“网络+网格”的立体化解纷模式。

  以服务传递治理“温度”

  “同志,我儿子在外打工,老板拖欠劳务费快半年了,这钱还能要回来吗?”“我家和邻居因为宅基地边界吵了好几次,有没有什么法律条文能帮我们分清界限?”10月10日,黎川县龙安镇的圩日集市刚热闹起来,镇综治中心联合黎川县人民法院设立的普法宣传台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村民。

  这样的“圩日普法”活动,在黎川县15个乡镇已成为常态。针对农村群众“农忙时没时间办事、农闲时不知去哪咨询”的特点,黎川县综治中心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资源,利用乡镇每月固定的圩日,开展“法律赶大集”活动。

  “通过‘赶大集’的形式,我们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大家不用跑远路,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益服务。”县综治中心负责人说。除了普法宣传,黎川县搭建为民服务矩阵,由乡(镇)、村(社区)牵头搭台,辖区内企业商户、志愿者团体、社会组织“摆摊”,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家电维修、健康义诊等多元服务。这种“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模式,不仅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更激发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不少居民在享受服务后,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形成“服务换服务、治理靠大家”的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黎川县还拓展了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四长亮相”宣传矩阵,工作人员走进集市、学校、企业,通过“现场宣讲+案例解读+互动问答”的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常识、解答疑问。

  从平台升级到多元共治,从线下解纷到线上联动,黎川县以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将“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理念融入基层治理每一个环节,不仅让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得到解决,更让平安和谐的种子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安全稳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