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预防 多元化解 回访巩固

新余市公安局渝水分局建立三维立体化工作机制显成效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10月20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今年以来,新余市公安局渝水分局(以下简称“渝水公安分局”)创新构建“事前预防筑防线、事中处置提效能、事后回访固成果”的矛盾纠纷三维立体化工作机制,全力推动纠纷在萌芽期化解、问题在当下解决、成效在日常巩固,成功实现“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回访巩固”的工作目标,以精细化治理举措为辖区群众筑牢平安基石。

据统计,截至目前,渝水公安分局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68起,化解率达96.3%,辖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可度与信任感持续攀升。

化解纠纷(图/受访单位提供)

矛盾排查无死角

“龚警官,咱们小区的小赵和小张最近总吵架,昨天还差点动了手!”9月25日,新余市渝水区孔目江街道铁路社区网格员余小梅向在某小区走访的渝水公安分局中山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龚锦华说。

得知消息后,龚锦华主动上门,分别与小赵、小张沟通,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详细了解矛盾根源,并邀约两人前往孔目江街道综治中心,借助专业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工作,成功化解这起邻里矛盾,避免了冲突进一步升级。

为全面筑牢事前预防防线,渝水公安分局整合社区民(辅)警、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等基层力量,创新组建“1+2+N”社区警务团队(即1名社区民警牵头,2名辅警协同配合,N个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针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劳资争议、物业纠纷等高频矛盾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

部门联动破难题

“矛盾纠纷类型繁杂,涉及领域广泛,很多时候单靠公安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实现高效化解。”渝水公安分局抱石路派出所所长廖晓伟在谈及纠纷调解工作时,深有感触。面对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多样的新形势,渝水公安分局主动打破部门间的壁垒,积极构建“公安牵头主导、多方联动协作、分类精准调解”的事中处置模式,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让专业力量“对症施策”,大幅提升了纠纷调解效率与成功率。

10月13日,新余市渝水区胜利南路某商场内发生一起消费纠纷,消费者与商家因商品质量问题僵持不下,双方情绪激动。抱石路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启动联动调解机制,邀请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前往城南街道非警务事项纠纷调解中心参与调解,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今年以来,渝水公安分局已联合市场监管、综治、司法、住建等部门协同调解纠纷861起,多部门联合调解纠纷成功率同比上升23.7%,有效解决了一批单靠公安部门难以化解的复杂纠纷。

此外,渝水公安分局针对部分当事人因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到场参与调解的情况,民警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先以电话调解的形式,搭建起双方沟通的桥梁,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积极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待矛盾得到初步化解、双方对调解方案达成一致认可后,再专门安排时间与当事人现场签订调解协议。

这种“先沟通后签约”的调解模式,既避免了纠纷搁置,又不耽误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实现了“纠纷不搁置、调解不误工、服务不缺位”。

事后回访暖民心

矛盾纠纷化解不能“一调了之”,必须通过扎实的事后回访工作巩固调解成效,防止矛盾反弹。基于这一理念,渝水公安分局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化解跟踪问效机制,制定严格的回访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化解到位,让群众满意。

“刘大姐,你和赵某之前的工资纠纷,他有没有按约定付款?”9月24日,渝水公安分局天工路派出所民警付辉在事后回访时,得知赵某仍未按约定时间支付工资后,立即联系赵某,向其详细说明不履行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耐心督促其履行付款承诺。

经过民警的持续跟进和反复沟通,三天后,赵某将拖欠的工资足额支付给了刘大姐,刘大姐特意打电话向民警表示感谢。

为确保事后回访工作落到实处,渝水公安分局针对已调解的纠纷,制定了差异化的回访标准:一般纠纷在调解结束后三日内完成回访,复杂纠纷在七日内完成回访,重点纠纷则实行每月定期回访。回访工作主要由社区民警负责,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认可度、协议后续履行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新的诉求和问题。对回访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民警会第一时间制定应对措施,及时跟进介入协调,坚决避免矛盾复发。

截至目前,渝水公安分局矛盾纠纷回访满意率达到98.9%。(邹强 傅瑜琼 首席记者龚辰欣)

编辑:何 山

校对:陈卫星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