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IP形象“赣法宝”上线

我省召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会 做大做强“红色法治文化看江西”品牌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10月17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赣法宝”

10月16日,全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会在南昌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成效,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行动员部署。会上,抚州市、九江市、鹰潭市、赣州市、上饶市婺源县作了交流发言。

上线启用江西普法IP形象“赣法宝”

会上正式上线启用了江西省普法IP形象“赣法宝”,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龚惠民为江西省“赣法宝”开通上线启动装置。

“赣法宝”是从一只青花瓷里走出的普法小精灵,也是江西的普法代言人。“赣法宝”身上细节满满:随身携带宪法书本,凸显宪法核心地位;发型灵感源自省鸟白鹤的翅膀,象征生态江西法治守护;背带裤童真款式拉近法律与大众距离,胸部红色井冈山轮廓线条寓意不忘红色初心,裤脚上滕王阁、庐山、婺源花海的青花纹样,寓意着法治种子播撒在赣鄱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它还有“魔法口袋”,能掏出法律手册、普法文创,提供法律服务。

“赣法宝”IP形象通过拟人化设计,搭建起专业法律知识与公众法治需求之间的桥梁纽带,让普法更加贴近群众、生动有趣。未来,“赣法宝”将带着宪法文本、“魔法口袋”,踏上江西法治宣传之路,带动大家一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建法治江西,共绘美好未来。

会上,省委依法治省办组成人员、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吴鹏宣读了《江西省红色法治文化遗存名录(第一批)》。此次公布的名录内容丰富,包括“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等21项历史遗迹遗存、“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等30项文献与制度成果、“中共修水县第二区区委秘密发展党员时使用过的‘CCP’党旗”等13项精神与理念遗存以及《劳工记》等4项象征性标志与艺术作品。

红色法治文化遗存,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物质或精神资源,体现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光荣历史和成功实践。为挖掘本省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今年3月,我省开展红色法治文化遗存摸底调查工作。

《江西省红色法治文化遗存名录(第一批)》的公布意义深远,标志着我省基本摸清了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的资源底数、保存状况和管理情况,有利于我省红色法治文化研究阐发、展示利用、宣传普及、传播交流,持续做优“红色法治文化看江西”工作品牌,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

打造363个综合性法治文化基地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在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了14项具体任务,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档升级。各地乘势发力,陆续出台相关制度文件,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制度机制保障更加完善。与此同时,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日趋规范,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144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173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362个法治文化广场,打造363个综合性法治文化基地。

法治文艺精品创作不断繁荣,编制了普法赣剧、采茶戏、春锣、山歌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打造宪法“云课堂”“百万网民学法律”等一批形式新颖的普法宣传载体,推出《金牌调解》《传奇故事》《落槌有声》等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开发上线“赣法宝”AI普法智能体,打造“赣法宝”普法网络直播间,实现“云端”送法。

持续深化红色法治文化建设,打造“红色法治文化看江西”工作品牌,构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法治文化带、赣南原中央苏区红色法治文化群、赣东北红色法治文化群等区域性红色法治文化集群。策划“红色治理看江西”宣传报道,推出“苏区法制100讲”系列短视频,编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行政史》等一批中央苏区法制丛书,填补我国有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开展普法宣传(图/受访单位提供)

做大做强“红色法治文化看江西”品牌

会议认为,虽然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法治文化阵地建而不用等问题和短板。会议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动员部署。

会议明确,大力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行动,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各级城乡发展规划和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法治“微景观”,真正让群众“转角遇见法”。依托法治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感悟法治文化、接受法治熏陶。探索推进区域性法治文化带建设,加强区域性普法依法治理协作,因地制宜开展跨省域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持续深化红色法治文化发掘转化行动,注重发掘、总结我省丰富的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法治文化看江西”品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示范样本。加强红色法治遗址遗迹和文物普法登记,向社会发布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编制、开发全省红色法治文化阵地电子地图,将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对红色法治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化对红色法治文化的宣传转化,创新“红色法治文化+旅游”工作模式,将红色法治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打造更多的红色法治旅游精品路线和自助游项目。

聚力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活化传承行动,深入挖掘我省历史法治人物事迹典故,制作推出一批赣鄱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系列专题节目、微视频、微短剧,让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思想活起来、火起来。强化对我省法律文化历史遗迹、典籍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探索建立一批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研学基地。

全面施行法治文化品牌创新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品牌。常态化开展“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播等主题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法治微视频、微短剧、舞台剧、文艺节目、图书等。实施“法治+非遗”融合工程,将法治元素与萍乡春锣等江西民间文艺元素相结合,融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形态中,推出一批具有赣鄱特色的高质量法治文艺节目,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落实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公益普法责任,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打造一批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节目。(文/记者方维芳)

编辑:何 山

校对:陈卫星

复审:朱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