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无线电波秩序维护航空安全

赣西无线电监测中心排查一起雷达感应灯干扰气象雷达案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10月15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基本案情

2024年8月13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赣西无线电监测中心(以下简称赣西无线电监测中心)接到宜春市气象局投诉,反映其设置在明月山机场的多普勒气象雷达受不明信号干扰,严重影响航空安全和运行效率。

调查处理

接到投诉后,赣西无线电监测中心立即启动监测排查,经定位试验分析,初步判断干扰位置为距雷达站址约3.6公里的某小区,最终锁定干扰源为该小区内大量使用的人体雷达感应灯发出的电波信号。

经调查,该小区物业公司为降低电量损耗,采购了一批人体雷达感应灯用于公共区域照明,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接受发射电波遇人体后反射信号实现照明开关,发射电波频率占用了气象雷达专用频率,对该频段重要合法用户产生有害干扰。

该物业公司安装的人体雷达感应灯,对气象雷达专用频率产生干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不得对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造成有害干扰”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没收产生有害干扰的设备”规定,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依法责令该物业公司立即拆除违法设备,消除有害干扰。

案例评析

机场气象雷达是航空安全链中的关键节点,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数百人的生命和数亿资产的安危,任何干扰都必须视为高风险事件。

在此次案例中,单个雷达感应灯功率小,不会干扰气象雷达,但多个同时工作会产生叠加效应产生较大干扰,且干扰时间不固定。此案中,小区雷达感应灯总量超过2000台,排查难度较大,在处理此案时,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遵循“四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方针,执法过程中彰显柔性执法“温度”,在解决有害干扰的同时,帮助物业公司降低损失,最终发挥技术力量整改120台雷达感应灯,既达到了消除干扰目的,又没有给企业造成过多的经济损失。

此次机场气象雷达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受干扰问题,更会上升到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问题。未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在保障机场气象雷达安全方面扮演“核心角色”,通过频谱管理、技术防护、监测执法等多维度措施,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保障无线电波秩序,确保气象雷达不受干扰,维护航空安全。(刘杨君)

编辑:何 山

复审:朱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