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桃李逐时新

——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5年10月14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教育,是一个地方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幸福指数的具体体现。

“十四五”以来,江西始终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强省战略,交出了一份既有红色厚度、又有民生温度、更有发展力度的教育答卷。

红色铸魂,绘就江西教育的鲜明底色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江西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纵深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部省共建红色文化育人高地,让红色成为育人最鲜明的底色。

作为全国五个“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江西紧扣“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主题,创新推出“一课多师”“双师同堂”“师生同台”教学模式,打造“思享荟”微课思政品牌,打破思政课“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把理论知识变成“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鲜活内容。

思政教育不止于课堂,更在赣鄱大地的红色沃土上延伸。持续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百所高校、千支团队、万名师生深入井冈山、瑞金等红色故事发生地,实现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引导的深度融合。

精心编写具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系列教材,推动红色文化全面、有机融入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遴选一批高质量红色研学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红色走读”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红色基因传承校”“红色班级”评选、红色故事讲述、“诵读红色家书”艺术展演等品牌活动,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营造“时时可学、处处可悟”的育人氛围,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民生为本,让每个孩子上好学

孩子能就近上好学,是家长们的期盼。针对学龄人口变化与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江西全域推进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不仅解决了农村学校“生源少、布点散、效益低”的问题,更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社会满意”的改革成效。全省还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44所,新增学位53.2万个,筑牢优质均衡“硬支撑”。

江西拿出“真金白银”,每年投入5.46亿元专项资金,为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发放特殊津贴、连片特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用待遇留人、用真情暖心;出台乡村教师住房保障政策,持续为教师减负,让他们能心无旁骛教好书。

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均衡共享?江西打出“组合拳”: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覆盖3681所学校;启动“大手牵小手”协同提质行动,12所师范类院校结对23个县(市、区),县域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提质升级,各级各类教育谱新篇

“十四五”期间,江西统筹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让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高等教育领域,统筹60亿元资金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ESI全球前1%学科从2020年的19个增至61个;牵头和参与重组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1个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创新中心,2个依托高校的省实验室启动运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围绕“1269”行动计划,建设了5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新增的博士硕士点、本科及高职专业点当中,服务“1269”行动计划的占比分别达74.4%、72.6%、77.3%,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

职业教育量质齐升。培育建设6所国家级、16所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及50个高水平专业群,2025年高职理工农医类专业点占比达64.8%,服务“1269”行动计划专业占比达54%。

校企协同更见实效,在头部企业建成58家现场工程师学院,年均培养超2万名产业一线人才;42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落地,2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含1个国家级)、45个行业共同体覆盖全省12条重点产业链和11个设区市,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教育的价值,最终要在服务发展中彰显。“十四五”期间,江西高校主动对接“1269”行动计划,把实验室建在产业链上,让科研成果变成发展实效。

创新能力持续加码:高校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获批126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4800余项、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近70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共3项,总数在各省份地方高校中并列第一;18项成果摘得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在无教育部直属院校的省份中排名第一。

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构建“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实施“百博百企”“进园入企”行动,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协同机制。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1059.5万元,升至2024年的14.46亿元。

助力产业升级亮点纷呈:南昌大学联合江铜集团建铜产业研究院,推进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江西理工大学派驻服务小分队,助力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江西师范大学陈芬儿院士团队的全连续流技术、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1类新药白头翁皂苷B4、赣南师范大学纤维素薄膜新材料产业化等项目,实现千万元级至亿元级转化,“纸上成果”变成“地上产业”。

省教育厅厅长郑磊表示,下一步,全省教育系统将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谋划好“十五五”时期加快教育强省建设的实施路径,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彰显教育担当。(全媒体记者 李 芳)

编辑:何 山

复审:朱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