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孩子这样吃月饼才健康

来源:  大江新闻     |    日期:  2025年09月30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中秋月圆,月饼香甜面对琳琅满目的月饼,孩子们总是“嘴馋手快”然而他们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这份“甜蜜的馈赠”若不加节制也可能转为“甜蜜的负担”如何让孩子在品味传统美味的同时,也能吃得安心、健康?

为什么孩子不宜多吃月饼

月饼虽美味,却具有“高能量、高糖、高脂肪”的“三高”特点,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是不小的负担。3岁以下婴幼儿不建议食用传统月饼。

消化系统尚未成熟:

儿童肠胃功能较弱,月饼中大量油脂和糖分会加重消化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甚至诱发急性肠胃炎。

糖分摄入易超标:

一个月饼(约100克)的含糖量可能高达40-50克,远超儿童每日推荐摄入量。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糖分,不仅引起血糖急剧波动,影响情绪和专注力力,长期还可能导致肥胖和龋齿。

营养结构失衡:

月饼热量高但营养较为单一,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为主,容易产生饱腹感。若孩子在饭前食用,会影响正餐食欲,导致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重要营养素摄入不足。

孩子吃月饼的“四字诀”

1.选:精明选择是第一步

看馅料:优先选择坚果籽类(如核桃、芝麻、瓜子仁)或枣泥、豆沙馅,这类月饼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相对丰富。尽量避免高脂、高钠的蛋黄、火腿及莲蓉月饼。

看规格:尽量选择迷你或小规格月饼(50克以下)。若只有常规格月饼,可切分为4块或8块,控制单次食用量。

看标签:留意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选择低糖、低脂的产品。

2.量:严格控制是关键

“尝鲜”即可:

幼儿(3-6岁)一次不超过1/4个月饼(约25克)。

6岁以上儿童一次不宜超过半个(约50克)。

频率要低:

月饼是节令性食品,不可代替日常零食。

整个中秋期间以2-3次为限,避免连续每天食用。

3.配:巧妙搭配助消化

搭配解腻饮品:

搭配温开水、无糖或低糖的酸梅汤、酸奶等。

搭配高纤水果:

食用月饼后可进食一些富含果酸和膳食纤维的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苹果等,促进消化、缓解油腻。

4.动:适量活动促代谢

协助家务劳动:

食用月饼后,建议引导孩子适当参与家务活动,如整理餐桌、简单清扫等,避免立即静坐或躺卧。

安排户外运动:

也可安排一些温和的户外活动,如散步、爬楼梯、做操等,以提升身体代谢,帮助消化。

这些“雷区”不要踩

不宜空腹吃:

空腹吃月饼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

不宜睡前吃:

月饼难以消化,睡前吃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

避免搭配:

碳酸饮料、果汁等含糖饮料,否则会“雪上加霜”,摄入过多糖分。

特殊儿童群体需注意

肥胖或超重儿童:

应严格限制摄入量,浅尝辄止,最好选择无糖或低糖月饼,并相应减少当日主食和油脂的摄入。

过敏体质儿童:

仔细查看月饼成分表,避开含有坚果、乳制品、芒果等已知过敏源的月饼。

龋齿患儿:

吃完月饼后必须立即漱口或刷牙,防止糖分残留腐蚀牙齿。

应急处理小贴士

月饼软糯,大口吞咽风险大,若孩子食用月饼后不慎出现噎堵或误吸气道情况,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寻求帮助,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尽快就近送医。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实施方法如下:

站立位施救:

施救者站在儿童身后,一脚置于患儿两腿之间保持稳定。一手握拳,拇指侧朝向儿童腹部,定位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5次。每次冲击需有力且方向准确,利用膈肌上抬压力排出异物。

若患儿因误吸窒息出现意识丧失,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关键是尽快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实施方法如下:

将儿童仰卧于硬实的平面上,跪在一侧,于儿童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根紧贴胸部,右手叠放于左手上十指交叉相扣,左手五指翘起,双臂垂直,用上身力量按压。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儿童大约5ml),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每次按压后必须让胸廓完全回弹再行下次按压,按压尽量减少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直至儿童意识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编辑:贾辛

校对:聂琪

审核: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