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红都逐梦蓝天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5年09月30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2025年9月28日,两架银鹰划破长空——CA8697次航班与MU6285次航班分别从北京大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飞抵赣州瑞金机场,稳稳降落。
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为革命老区红都瑞金开辟的“天路”正式贯通。从红都飞向首都,从革命老区飞向国际都市,跨越93载的航空梦变为现实。
时空距离缩短的背后,是革命历史与时代发展的深情对话。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翰林摄
筑梦:从“马克思”号到通天坦途
美国记者斯诺曾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惊叹:“在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建国中的奇迹!”
1931年,瑞金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然而,交通闭塞、行路艰难、物资难通的山区小城,这片看似与航空无缘的土地,交通事业却悄然开启了一段传奇。
1932年4月19日,红军攻克漳州,意外缴获两架飞机,其中一架仍可飞行,被命名为“马克思”号。时任红军东路军政委的聂荣臻提出:“要把飞机开到瑞金去!”
这一刻,点燃了这片红土地上的第一个航空梦想。于是,瑞金叶坪沙子岗机场应运而生。《红色中华》记载了武阳、黄柏、九堡、桃黄、云集、壬田、下肖、黄安、城郊等九区3000名群众,用最原始的工具修建起苏区第一个机场盛况。
对瑞金人民而言,在家门口建机场,是几代人的共同夙愿。
“我爷爷也参与过机场的建设。”9月28日,前来赣州瑞金机场看首航的黄柏乡村民刘来发告诉记者,“爷爷说,当时就想等机场建好了,要看看飞机长什么样?能坐坐就更好了!直到1987年去世前,他还念念不忘。”
尽管岁月流转,几近荒废的沙子岗机场称呼始终未变,它承载着老区人民对蓝天梦的最初渴望。
历经93载,这个梦想终于在新时代迎来回响: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建设瑞金通勤机场;2015年,获批选址并升级为运输机场;2020年,开工建设;2023年,获正式命名;2024年,完成真机验证;2025年9月28日,这座总投资17.2亿元、年设计旅客吞吐量5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0吨,并兼顾通用航空功能的4C级现代化机场正式投运。赣州瑞金机场通航后,赣州迈入“一市双机场”时代,成为中部地区首个拥有双民用机场的设区市。
9月28日早上7时,赣州籍开国将军萧华之女肖霞登上北京飞往瑞金的首趟航班,她感慨万分地说:“瑞金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那是父辈们心中的圣地。今天从北京飞往瑞金这片神圣的土地,正是一段时空的对话。我们替父辈们实现了终生的愿望!”
赣州籍开国将军陈奇涵之子陈崇北动情地说道:“赣州瑞金机场的通航,把我们‘共和国摇篮’和首都北京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也是促进老区发展,回馈老区人民最浓厚的献礼。”
逐梦:红色热土崛起航空新地标
金秋暖阳下,呈“金”字形的航站楼气势雄伟,外立面的红五星熠熠生辉。如今,赣州瑞金机场的航站楼已成为瑞金的新地标。
“整座建筑设计灵感源自瑞金深厚的红色历史——外观采用‘金’字形态,以五星为核心意象,巧妙融入苏区旧址、长征路线等元素,呼应‘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的文化身份,是一处可阅读、可感知的红色精神地标,展现出革命老区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崭新风貌。”江西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瑞金机场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宇说道。
红色是瑞金的底色,红色血脉在这里激荡。
为建机场,机场所在的叶坪镇王屋村300多户村民要征拆,其中3个村小组整体征拆。“故土难离,当时真怕完不成任务。”王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瑞华心里有本账:党员朱建林不仅完成了自家迁坟,还号召小组的村民主动把坟墓迁到公墓,仅用3天就完成了所有的迁坟;70岁的钟隆根最早签了拆迁协议,带动全小组40多户最快完成拆迁;脱贫户王福生拿出10多万元正装修两层毛坯房,得到拆迁通知后,立即停下装修签了拆迁协议,他说,“政府帮我脱贫致富,我不能忘本。”……
“这样的事例在村里比比皆是,他们都表示要像当年祖辈支持红军一样支持机场建设,仅2个多月就完成了征地。”王瑞华特意买了首趟瑞金到北京的机票,并带了2张拆迁前村里的老照片和2张机场的照片去北京。“我既是见证者又是亲历者。这些照片不仅是村庄变迁的见证,更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传承的缩影。”
从支援红军到参与机场建设,红都人民的担当与情怀,跨越了90多年的时光,始终熠熠生辉。
“近千名建设者克服了疫情冲击、恶劣天气和技术难题等多重考验,经过18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最终让瑞金的蓝天梦变为现实。”瑞金市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文扳着手指数瑞金机场建设刷新的多项纪录:它是江西省内唯一在跑道主、次降方向均配备I类精密进近仪表着陆系统和灯光系统的支线机场;空管与弱电系统实现集中监控;配备毫米波安检门、自助值机、RFID行李跟踪等智能化设备。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翰林摄
圆梦:革命老区联通世界拥抱未来
11时10分,首趟瑞金飞往北京的CA8696次航班满载着红都人民的期盼飞向蓝天。13时34分,这趟来自红都瑞金的飞机,落地北京大兴机场。
抵京后,几名红军后代首站就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红军后代王瑞华参观后表示:“我们替父辈们实现了愿望。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乘客刘春明怀揣着爷爷的照片坐上了首趟瑞金飞往北京的航班。他的爷爷刘家祁是老红军。为了完成爷爷的心愿,他带上爷爷的照片抵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他手持爷爷的照片,拍下了一张跨越时空的“合影”。他感慨道:“这趟来得值——既圆了爷爷的心愿,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随着赣州瑞金机场的通航,瑞金到北京的用时缩短为2小时45分,构建起革命老区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2小时航空经济圈”。
“想不到,我能在家门口坐飞机了,我种的脐橙也能飞得更远了!”听到机场通航的喜讯,江西省劳模、脐橙种植户邓大庆第一反应是跑到果园,精心挑选了几个又大又圆的脐橙。“我要带着自己种的脐橙,坐飞机去北京,去人民英雄纪念碑。”
邓大庆曾因种植青梅欠下债务,又不幸患病导致双腿残疾,生活一度跌入谷底。2012年,借助政府贴息贷款,他开始种植脐橙,逐渐脱贫致富。他不仅成为全市第一个脱贫户,还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奖纪念奖章和省劳模称号。
抵京后,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邓大庆托举着自己带来的脐橙说:“我想以此告慰先烈,我们革命老区人民,没有停下奋斗的步伐。通过种植脐橙,大家不仅实现了脱贫,还实现了致富。有了赣州瑞金机场,赣南脐橙销往全国更加方便快捷了,老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甜美。”
飞机振翼,为老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之翅!这一刻,跨越时空的蓝天梦,已从历史化为现实,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翰林摄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胡萍、刘美春 通讯员钟水旺)
编辑:贾辛
校对:聂琪
审核: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