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路段”变身“平安走廊”

泰和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精准治理343处国省道隐患点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28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秋日的阳光下,压路机在拓宽的319国道1032km处隆隆作响,昔日事故多发的隐患点正“脱胎换骨”。9月19日,记者从泰和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了解到,今年8月以来,泰和县创新“三级督办”机制,对全县343处国省道隐患点发起攻坚。通过“一点一策”精准治理,一处处“痛点路段”变身“平安走廊”。

民警介绍新施划的道路标线(图/记者黄婉琼)

“一点一策”制定治理清单

因沿线接入的小路较多、视距不良,319国道1032km处曾是事故频发的“痛点路段”,如今已显露出双向四车道的崭新面貌。

“这处路段是全县6处A类隐患点之一,安全风险较高。”9月19日,泰和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直属巡警中队中队长肖利平向记者介绍,目前正通过打开视距、“坡改平”、增设警示标志和减速设施等措施对6处这样的A类隐患点进行治理,预计9月底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实现隐患清零。

为全面落实省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署,泰和县成立工作专班,对辖区2条国道、3条省道开展系统性排查,共排查出343处隐患点,其中A类6处、B类253处、C类84处。同时,该县创新建立“市、县、乡”三级督办机制,明确由市级领导包干A类隐患、县级领导包干B类隐患、乡镇负责人包干C类隐患。各责任单位按照“一点一策”原则制定治理清单,由此构建起“高位推动、部门协同、属地落实”的治理格局。

为确保隐患点治理行动快速落地,9月初,该县组织全县15个责任乡镇及相关县直单位召开专题调度会,明确治理资金来源、责任主体与完成时限,为攻坚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9月11日,该县专题研究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部署,通过事前预防、协同治理和督导问责“三管齐下”,推动隐患清零。

建立隐患排查机制

在105国道1987km+900m处泰和南高速公路出入口,新施划的道路标志标线十分醒目。“以前这里标线磨损严重,车道分界线杂乱无章,与导向箭头不匹配,易导致车辆违规变道。”肖利平介绍,通过重新施划标志标线、增设人行横道标志等,该路段行车安全感大幅提升,治理成效显著。

据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隐患,该大队分类施策,对急弯陡坡、事故多发点实施路口渠化改造;对穿村镇路段落实“五必上”标配,在支路入口设减速丘以及振动标线,主路施划纵向减速标线,并按“主路优先”设置停车让行牌,通过“路宅分离+中央隔离”归并冗余路口;对标线模糊、标牌缺失、绿植遮挡等隐患,采取重新施划热熔反光标线、增设停车让行标志牌及修剪遮挡视线绿植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针对整治初期出现的单位权责不清问题,工作专班召开专题协调会,对县直单位及乡镇的治理职责予以明确。

为巩固治理成效,泰和县建立“排查—整治—验收—回头看”闭环管理机制。排查整治过程中,工程建设技术指导组下沉乡镇开展帮扶;综合协调组按月更新各点位治理进展,对不合格点位持续督办。治理完成后,工程建设及技术指导组专项验收,对比整改前后变化情况,综合评估治理效果。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15个责任乡镇已完成现场核查,动态排查新增隐患点段均纳入了治理清单。

肖利平表示,国庆假期临近,泰和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将完成隐患整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力争在节前完成所有隐患点整治,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出行环境。”

(陈兵 肖飞 记者黄婉琼)

编辑:贾辛

校对:衷丽萍

审核: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