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办”推动出租屋“巧治理”
信丰县委政法委探索出租屋管理新模式 推行“一房一码”系统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26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网格员正扫描老山铺安置小区楼栋上的二维码(图/记者连永成)

“你看,现在只需用手机扫一扫楼栋上的二维码,房屋和居住信息瞬间清晰呈现,这简直是为房子办理了一张‘电子身份证’。”9月23日,在信丰县西牛镇老山铺安置小区,房东王先生指着门前崭新的二维码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信丰县委政法委按照赣州市委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改革工作部署要求,在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出租屋管理新思路新方法,依托本地“信速办”平台,研发了信丰县出租房屋管理系统,并大力推行“一房一码”。秉持“先试点,后推广”的科学路径,精心挑选了自建房集中、出租房密集且人口密度高的西牛镇老山铺安置小区等3个小区作为试点区域,为每栋楼、每套房赋予专属二维码,构建起一套全面覆盖房屋、房东、租客的全链条信息管理体系,为破解出租屋管理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从“底数不清”到“精准管理”
信丰县西牛镇老山铺安置小区是典型的开放式流动人口聚集区,周边工厂林立,租客大多为务工人员。过去,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信息采集困难,社区治理陷入“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困境。
“这里企业多,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租客更换频繁,我们想要摸清人员底数很难,管理起来更是力不从心,治安环境也相对复杂。”信丰县西牛镇政法委员刘家琦感慨道。然而,随着信丰县出租房屋管理平台和“一房一码”系统的投入使用,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9月23日,记者来到老山铺安置小区实地采访。只见每栋楼门前都张贴着一张醒目的二维码标识牌。记者用手机随机选一栋楼房扫码后,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责任网格的网格员信息,同时还有“我要租房”页面。点击进入并填写租客信息后,系统显示该栋楼房共有9套可承租。不仅如此,每个房间门口也张贴了二维码标识牌,并设置了网格员等管理人员的专属权限。扫码后,住房信息、住户情况以及巡视记录等一目了然。
“以前登记租客信息,得挨家挨户跑,现在扫码填表,5分钟就能搞定,效率大大提高。”负责该小区的网格员康青山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信丰县试点区域的338栋出租屋、3469户租客信息已全部录入平台,3469间房屋完成了二维码标识牌张贴,真正实现了从“底数不清”到“精准管理”的华丽转身。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判”
“一房一码”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电子身份证”,更是社会治理的“智慧大脑”。
“过去,我们依靠人工排查,漏登、错登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依托‘一房一码’系统,民(辅)警只需扫码,就能实时获取房屋基础信息,精准掌握各房间居住人员的数量、身份信息及入住时间,真正实现了‘以房管人、以码溯源’。”信丰县公安局户政科邱孔斌介绍。同时,管理部门通过动态数据更新,系统能够自动预警租住到期未注销、人员异常流动等情况,帮助网格员和民警提前介入处置,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此外,信丰县还引入了“星级评价”机制,对试点区域的出租房屋进行星级评定。其中,3122户被评为五星级,277户被评为四星级,70户被评为三星级。租客只需扫码,就能查看房屋安全评级、房东服务评分等信息。这一机制倒逼房东主动提升管理质量,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局面。
“现在大家都争着评五星,环境差、管理乱的房子租客少。”房东王先生说。租客刘女士表示:“登记信息规范化,让我感到更加安心。社区治安好,环境干净,住着特别踏实。”
信丰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刘建优表示,他们将持续优化“一房一码”系统,以“小切口”推动社会治理“大变革”,为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的精细化治理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文/郭庆方 吴董林 记者连永成)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