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治理与服务延伸到最基层
井冈山市拿山镇创新“全要素网格”服务管理模式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9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入户听诉(图/受访单位提供)

近日,井冈山市拿山镇北岸村两个村小组的村民,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地界线问题引起争执。关键时刻,一场由网格员组织、村民小组长牵头、红色调解员全程参与的“村民说事会”在祠堂内召开。通过借助卫星地图技术,还原原始地块,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场祠堂里的“村民说议事会”,不仅化解了纠纷,更成为“井冈红色治理”在拿山镇生动实践的缩影。
近年来,拿山镇以“井冈红色治理”品牌为引领,创新“全要素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构建起党建引领、网格联动、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党建引领建强“红色矩阵”
近年来,拿山镇创新推行“一领三强四提升”基层治理新模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强党员队伍、配强网格力量、聚强人才能量,实现基层组织力、治理力、服务力和凝聚力的全面提升。
拿山镇党委依托“党建+治理”双推进模式,重点打造了胜利、江边、北岸三处乡村治理示范点。通过统筹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力量,整合矛盾调处、法律服务、平安创建等资源力量,并充分发挥平安义警、“法律明白人”等队伍作用,建强“红色矩阵”,有效凝聚治理合力,形成“一股绳”式协同运作体系。
自井冈山市“党员进网格 井冈议家亲”活动于3月5日启动以来,拿山镇的街巷院落里,经常能见到身穿“吉先锋”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他们身兼“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群众服务员”三重角色,把政策解读、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
“以前,办个养老认证、医保缴费,要跑镇里好几个部门,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党员志愿者上门帮我们代办,材料都不用自己去送,真是省心又省力!”一名村民高兴地说。
推行“三说”解开千千结
“多亏了调解员的耐心协调,我们和邻居的建房纠纷才能解决好,心里的疙瘩总算解开了!”拿山镇沟边村村民严某某感慨道。
近日,严某某和邻居因为建房问题起争执,双方情绪都很激动。调解员通过与当事人面对面谈心、一对一说理,双方最终心平气和地达成和解。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是拿山镇推行“三说”(说事、说情、说法)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该镇将红色治理与服务延伸到最基层,全面排查矛盾纠纷隐患,让群众有地说事、有事评理。
据了解,该镇深入推进入户听诉专项行动,镇村两级干部、网格员开展入户走访全覆盖,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听诉网格体系。
同时,由村(社区)“两委”牵头,吸纳“两代表一委员”、老干部、老党员、产业能人等组成红色调解员队伍参与矛盾调解,发挥情况熟、经验足、有威望的优势,实现以“乡情”凝人心、聚人气、解心结。发挥“三送红军到拿山”展览馆的红色教育作用,组建红色宣讲队,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了解红色历史、传承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转化为共建共治的行动密码。
深化法治宣传教育
拿山镇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化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平安法治案例宣讲、发放宣传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工作。
该镇建立“法律工作者+”联动机制,联合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营造办事依法、沟通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今年4月起,拿山镇全面启动“矛盾纠纷大起底、遗留问题大攻坚”专项行动,摸排新城区建设20年以来各类遗留问题67个,已解决多年未解决的问题9个。
祠堂里的“村民说事会”化解邻里心结,网格中的“吉先锋”传递服务温度,红色宣讲队的声音凝聚治理共识……行走在拿山镇,红色文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景象随处可见。
这套浸润日常的治理生态,不仅以红色治理照亮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更让拿山镇的乡村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江文琦 徐雯 记者王晓明)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