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映初心 实事暖民心
以民生服务促进社会有序治理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9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原标题:
实干映初心 实事暖民心
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以民生服务促进社会有序治理

在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东墉村“幸福院”里,83岁的王奶奶经常和老姐妹们一起听戏聊天,她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就在一年前,王奶奶还经常待在家里不出门,做一顿饭吃一天,小病小痛不断。随着新坊镇开展优化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试点,村里的幸福食堂重新开业了,王奶奶的生活逐渐改善,越来越有精气神。
2024年以来,新坊镇党委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在东墉、泽布两村开启试点,利用撤并后的农村闲置校舍等资源,因地制宜,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打造服务平台,旧校舍焕新成了“幸福院”
近年来,新坊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服务促进社会有序治理,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阳光政务获群众称赞
为持续推动政务公开与服务民生深度融合,日前,新坊镇组织开展“固定开放月”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镇消防站等民生服务阵地,让群众切身感受阳光政务的暖心成效。
走进新坊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屏幕上醒目的“民意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流程图,清晰展现了群众意见处理机制。
“我们建立了‘周接待、月汇总、季回访’制度,群众留言、代表入户走访收集的意见都会在这里形成台账。”工作站负责人介绍。人大代表定期公示履职清单、公开办理进度的做法,赢得群众交口称赞“说话有人听、难事有人管”。
在新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版画创作室内,大家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小刚的“乡村振兴”主题版画。作为当地特色文化站点,这里打造了集创作培训、作品展览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版画进校园”“农民版画展”等主题活动。
在新坊镇消防站,消防员向群众代表讲解了家庭防火知识,同时指导他们练习灭火器使用、逃生绳结系法等自救技能。
新坊镇通过打造透明化政务平台、多元化文化阵地等,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
服务好“一老一小”
2024年以来,新坊镇党委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在东墉、泽布两村开启试点,利用撤并后的农村闲置校舍等资源,因地制宜,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打造服务平台,旧校舍焕新成了“幸福院”。
东墉村的“幸福院”建成后,该镇组建了以村“两委”干部、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小组。除为院内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外,还动员邻里或低龄老人,帮助和关爱邻近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在本村基本实现了为老服务全覆盖。
“依托幸福院开办的幸福食堂不仅解决了村里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为在外创业就业的子女解除了后顾之忧。”东墉村党支部书记习文学介绍。
在服务“一小”方面,东墉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一对一了解每位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的需求,依托“幸福院”,整合“童心港湾”“四点半课堂”和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等资源,为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体育健身、课业辅导等多方位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新坊镇党委建立了“上级资金贴补一部分,乡镇、村级资金解决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幸福院’创收一部分”的多元筹资机制,并通过收集活动资料、实地查看成效等方式,对东墉村“一老一小幸福院”运营效果进行长期跟踪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及时改进,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如今,东墉村“幸福院”已成为宜春市“一老一小幸福院”示范院点。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新坊镇依托各村党支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格,确立村党支部书记作为调解网格责任人,各村确定3名党员为网格调解员,将全镇27个网格调解纳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切实解决因地域面积广、人员紧张、工作场所限制等导致的纠纷调处不到位问题。
为了处理好纠纷,该镇建立集镇矛盾纠纷调解室,将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于一体的多功能室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党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信访调处等多项工作整体联动,确保纠纷调解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
在人员配备上,该镇聘请群众威信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由镇里懂法律、懂政策的党员干部作为后备调解员,形成调解梯队,为多元调处提供人才支持、法律支撑,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新坊镇在12个村分别设立矛盾纠纷调解站,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将调解工作纵向延伸至微网格,真正打通调解工作的“神经末梢”,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根据现实特点新坊镇,将矛盾纠纷划分为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和社会矛盾三大类,根据矛盾类别设置专项调处员。该镇以家族为单位,由家族推选出德高望重的成员担任家族调处员;以村内网格为单位,由网格长担任邻里矛盾调处员;以村为单位,由乡贤“和事佬”任社会矛盾调处员助力矛盾化解,进一步激发调解网格效能,实现“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位于新坊镇域主干道宜安路交会处的新林路口和三和路口,是连接3个行政村、2所学校及镇卫生院的交通要道,日均人流量较大。但这两处路口因照明设备损坏,存在夜间交通事故安全隐患。
“现在路口的路灯亮起来了,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摸黑走路,新坊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看着新安装的路灯在夜空中灼灼亮起,新坊镇新坊村村民交口称赞。
这是新坊镇政协工作联络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理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
新坊镇路口村新村组那条狭窄破旧的组级公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狭窄难行,每逢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农产品运输都困难重重,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新坊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对全长860米的路段展开全面改造。
2024年底,崭新的公路建成通车,不仅改善了沿线群众的生活和出行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成为联结城乡、促进发展的坚固桥梁。
新坊镇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2024年,该镇完成泽布院前至合浦造纸厂2.267公里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南庙至萱溪至里睦专项公路路面硬化、乡道卢竹潭至里睦道路养护、新坊镇大背桥和萱溪大背头盖板明涵危桥改造,落实彬江至新坊产业路的征地工作及5个村总21处错车道工程。
唱响“五色新坊”
今年4月24日至26日,一场以“油香传千里,乡愁在新坊”为主题的大型赶集日——“油货闹”在新坊镇举行。
活动由新坊镇党委、镇政府牵头,在新坊集镇设特色“油货街”,组织本地商户及周边乡镇特色小吃摊主入驻,集中展销传统油货及本地农副特产,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版画体验、乡村市集等元素,打造具有新坊特色的本土民俗集市。
据统计,新坊镇“油货闹”活动累计接待游客7万余人,30余个微信公众号(视频号)、60多个抖音账号进行宣传报道,有力地将“油货”这一传统美食升级为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属性的特色IP,让“土字号”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绽放了新光彩。
为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新坊镇党委、镇政府借助统战资源,创新“文化+产业”融合路径,将传统美食“油货”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特色名片,把每年农历三月廿七至廿九定为一年一度的大型赶集日“油货闹”,激活乡土文化与产业发展“双引擎”。
新坊镇依托新坊农民版画、高富村红色研学示范点、状元楫湖、路口荷花等资源,深入实施“文化+旅游”策略,引导村民开发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完善道路、沿路配套设施等基础建设,借助新媒体力量将“五色新坊”品牌擦亮、唱响。
(文/钟小兰 记者李光明)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