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服在身上,肩上就有担子”

萍乡市湘东区平安应急救援队副队长李德友坚守公益救援14载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8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李德友(中)在灾区救援

9月16日,暮色笼罩下,萍乡市湘东区万家灯火次第亮起,一支身着橙色救援服的队伍缓缓前行,开展例行巡护。走在队伍最前端的,是湘东区平安应急救援队副队长李德友。年届五十的他,已连续14年坚守在公益救援执勤岗位上。

李德友原是一名装修工,2011年加入木马村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基层志愿队员。2021年,随着队伍更名升级,湘东区平安应急救援队正式成为社会应急力量。

“我只是普通人,多了一份不能不管的责任。”李德友说,这些年,他和队员累计参与救援任务2000余次。

“总是把最难的活扛在肩上”

6月10日,湘东区突降暴雨,部分村庄洪水漫过堤坝。“抓住绳索!孩子抱紧!”李德友和队友以门板为舟,在浊流之中往返17次,将困在屋顶的村民逐一转移。

家住湘东区黄堂村的七旬老人张某被转移后,不舍家中的3头猪。李德友带领队友迅速折返时,洪水已漫进猪圈。

“拿绳!”李德友抹了把脸上的水珠,向身后的队员大声喊。接住队员递来的救援绳后,李德友绕成圈,敏捷地探身将绳圈套在猪身上,打了个结实的活结。

“走!”他低喝一声,拽着绳子走在前端,另一名队员则在猪的侧后方弓着腰,配合着向前推。他们分工默契,陆续将3头猪带离危险区域。

李德友向来是抗洪“先锋”。2024年汛期,上饶市鄱阳县发生洪涝灾害,李德友和队员奔赴灾区增援。

驾驶橡皮艇行至一处受灾民宅时,李德友发现二楼窗口发出求助信号。他和队员快速行动,架起梯子。

攀爬到二楼时,李德友看到一名老乡怀里抱着婴儿,因被洪水围困,满脸焦急。他放轻动作,小心地从老乡怀里抱过婴儿,一边轻声安抚,一边示意队友接应。队友在下方配合着他把婴儿转移到橡皮艇上。

“他从不多说,总是把最难的活扛在肩上,洪水里蹚最急的流,火场上冲最浓的烟。”一名队友说,李德友像家里的长辈,用行动教他们怎么当一名合格的救援队员,怎么守住公益初心。

去年除夕,当千家万户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中,享受着美味的年夜饭时,救援队却迎来了忙碌而紧张的一天,单日处置6起火情。

李德友背着呼吸器,在浓烟弥漫的火场中穿梭,防护服上结满了白色的盐霜,那是汗水反复蒸发留下的痕迹。他将对家人的思念,默默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救援工作中。

“救援队获得的每一项荣誉,都离不开家属的默默支持。”队长李勇眼含着热泪说。

“让群众多一份安心”

“我家三楼有个大马蜂窝,每天有好多马蜂飞来飞去。”7月14日,李德友在值班时接到村民甘礼萍打来的求助电话。放下电话,他立即携带装备,和队友一起赶到甘礼萍家中。李德友发现,甘礼萍家是一栋三层小楼,三楼没有安装窗户导致马蜂在屋内安了“家”。处置过程中,为防止马蜂飞出伤人,李德友仔细勘查现场,穿戴好防护服,爬上楼梯一举端下马蜂窝,并现场销毁。

“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事后,甘礼萍向李德友表示感谢。

除了灭火、抓蛇、摘马蜂窝,李德友和队友们还经常参与公益寻人。“每次成功找到失踪者,都是我和队友最开心的时候。”李德友说,“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群众多一份安心。”

6月17日晚,木马村两个家庭的三名幼童(王某家两女、熊某家一子)结伴外出玩耍,逾时未归。家中其他孩子发现异常后,立即通知在外工作的父母。

家属们得知情况,当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四处寻找,还找到湘东区平安应急救援队请求帮忙。李德友急忙带着队友分三路,骑摩托车在周边开展拉网式搜寻。

为尽快找到三个孩子,李德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布失踪儿童信息。很快就有村民反映,曾目击三个孩子的去向。搜救力量随即按照村民的反馈向该区域集中。

当李德友经过村东头时,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路人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从那边过来时看到三个小孩。”他们根据线索继续寻找,几分钟后在一处村道旁成功找到三名儿童。

“要不是你们反应快,天黑后真不敢想会有多危险……”孩子们的父母紧握李德友和其队友的手连声道谢。

当有人问他公益会做到什么时候时,李德友说:“救援服穿在身上,肩上就有担子。只要我还走得动、扛得动,就还会接着干下去,只为不辜负那些信任我的人,也为了自己心里这份放不下的公益执念。”

(文/图 李科 首席记者胡榕 图/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