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邀约竟是连环骗局
乐平一女子轻信“稳赚不赔”被骗2万元 民警:要求下载第三方软件的客服都是骗子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8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漫画/刘晨阳
“本以为找到了致富捷径,没想到掉进了诈骗陷阱。”9月12日,在乐平市公安局接渡派出所内,李女士向民警讲述自己被“职业打假”骗局套牢的全过程。这场以“月入过万”“轻松索赔”为诱饵的骗局,让李女士损失2万元。
天降“商机”
8月25日,家住乐平市的李女士在朋友圈刷到一条“职业打假人阿楠”发布的“财富秘籍”:“购买指定假货,凭鉴定报告向商家索赔,假一赔三稳赚不赔。”其中的“成功案例”和“收益截图”让李女士心动不已。李女士虽有疑虑,但被收益吸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阿楠”。
“对方说话特别专业,还主动介绍事成后的分成比例。”李女士回忆道,沟通过程中,“阿楠”首先确认李女士是否成年、是否了解过打假行业,得到了“成年且未接触过该行业”的答复后,“阿楠”发了1张图片给李女士。图片的内容是大牌美妆“打假教程”,用花色字体展示,包含操作流程、打假保障、打假利润。
“阿楠”给李女士提供了某平台购物链接,一款标价1299元的不知名美妆护肤品眼唇霜。“阿楠”让她正常购买该商品,收到货后,职业打假团队会给她发来一份检测报告。凭借该报告,李女士可以申请“假一赔三”,拿到三倍赔偿后按照三七分成,李女士拿七成。之后,李女士可以继续申请退货退款或者仅退款,拿回购买商品的钱。
“别担心,我们是专业的,这家店铺确实是售卖假货的,我们会出检测费用和样品费用。”“阿楠”见李女士犹豫,便承诺就算拿不到赔偿也能退货退款,绝对不会亏。这种“稳赚不赔”的承诺彻底打消了李女士的顾虑,她按照指示拍了3单,支付了3897元。
8月27日中午,“阿楠”称货物前一日已到中转站,询问李女士是否已收货。李女士表示并未收到,“阿楠”又让李女士添加其钉钉号,并称他全天在线,联系更方便。次日,商品到货后,“阿楠”给李女士发来一段开箱视频,让她立即确认收货,并将开箱视频发给商家,表明该眼唇霜是送给朋友的礼物,朋友已经开箱使用。同时,“阿楠”发来一份盖有红色公章的“权威鉴定报告”,以消除李女士疑虑。
精心设计的骗局
8月30日,“阿楠”给李女士发来一张显示脸部泛红溃烂的图片,并发来索赔话术,让她将文图一起发给店铺客服。当李女士联系店铺客服申请赔付时,对方表现出很震惊。李女士按照“阿楠”发来的话术,表示导致她脸部过敏的眼唇霜已经送去检测。等商家询问检测结果时,李女士将“阿楠”发来的名为“广州工业微生物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转发给对方。此时,商家想与李女士协商退款,不准备赔偿。
“不行,我已经收货了,咱们构成完整交易行为,你属于欺诈消费者,必须依法‘假一赔三’。”“阿楠”又发来新的术语,让李女士发给商家,要求“假一赔三”。随后,商家迫于压力,同意“假一赔三”。商家还让李女士下载一款办公软件,在该软件上协商赔偿流程,并通过第三方打款,防止出现二次打假赔偿的情况。
李女士在钉钉上把商家发来的操作流程图发给“阿楠”,询问是否按照商家指示操作。“阿楠”告诉李女士,现在的商家很谨慎,这是其保留证据的方式,此前打假时也常常遇到,属于常规手段,让李女士配合商家操作。
为尽快拿到赔偿,李女士按要求下载了指定的办公软件,并开启语音对话。她在“客服”指导下进行“退款操作”时,对方发来转账失败截图,显示“您的账户信用不足,完成‘认证’和‘激活’才能到账”。对方还发来二维码,让李女士转账刷流水,以激活账户。李女士问“阿楠”,这样的操作是否合规、安全。“阿楠”立即举例子回应,并表示:“别担心,商家的实名我们都知道,要是敢骗钱,我们就起诉。”李女士放下心来,按照流程转账,起初每笔转几百元,但商家说账户仍未激活。商家又提出增加转账金额,让她每笔转千元以上。
警方揭秘诈骗产业链
转账过程中,李女士收到了银行短信提醒,让其慎重付款,谨防诈骗。李女士再次联系“阿楠”,并把短信截图发给他,询问为何收到了防诈骗提醒。“阿楠”解释,此为正常现象。此时,李女士有了疑虑,问“阿楠”是否和商家是一伙的。
“阿楠”立即表示,他不可能和商家是一伙的,不然为何还要带她打假。李女士再次相信“阿楠”,继续转账。当转了十余笔资金共计2万元时,商家仍然让李女士继续转账。这时,李女士再次质问“阿楠”是不是骗子。见李女士不会再转账,已经没有利用价值,“阿楠”不再回复李女士的消息。
李女士这才如梦初醒,而“阿楠”和“客服”已将她拉黑。于是,李女士找到某平台官方客服询问该店铺相关情况。核实后,对方同意为李女士退还货款,并让她报警。
8月30日,李女士向乐平市公安局接渡派出所报警。民警陈启明指出,这是一起典型的以“打假”为诱饵实施诈骗的案件,有完整的诈骗产业链,商品链接、客服、鉴定报告均是骗子伪造的,他们利用被害者“贪便宜”“怕风险”的心理,通过“专业话术”“权威文件”等骗取资金。骗子行骗过程中,并非没有破绽,鉴定报告伪造痕迹明显,假装震惊后同意“假一赔三”。被利益蒙蔽双眼的李女士,一次次掉进骗子精心布置的陷阱,最终损失2万元。
“所谓‘职业打假’门槛极高,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证据收集能力,绝非普通人能轻松涉足。”民警表示,任何要求下载第三方软件、共享屏幕、转账“认证”的客服都是骗子。处理售后务必通过官方平台,切勿与陌生人私下交易。
这场骗局中,骗子利用李女士“稳赚不赔”的心态骗取钱财。从对方制造的“打假商机”到开启语音对话,每个环节都暗藏玄机。民警指出,职业打假本身存在法律风险,未经专业培训盲目参与极可能触犯法律。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轻松致富”的诱惑,多一分警惕、少一分贪念,才能避免成为骗子的“猎物”。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文/程娅琼 傅斯瑶 记者程呈)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