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策”量身定制出行方案

吉水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创新交通治理模式护航校园安全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校园周边的熊猫车位

一本本详尽的“交通档案”,一个个可爱的“熊猫车位”,有效改善了上下学时段校园门口的通行秩序。9月9日,记者从吉水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获悉,今年年初起,该大队创新推出“一校一策”治理模式,深入74所学校摸排调研,为学校“量身定制”交通解决方案。传统“一刀切”管理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综合治理新模式,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显著改善,群众赞誉有加。

交通治理“一校一策”

9月9日,该大队秩序科办公室桌上一摞厚厚的图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我们制作的‘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基础设施概况图册’”,该大队秩序科工作人员孙超介绍。一个学校一本图册,上面明确标注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学校周边隔离防护设施等。

“东山小学地处城东片区,校园内设3座大门,东南大门为教师、车辆日常出入主要通行正门……”随意翻看,每所学校的信息记录详尽。记者发现,在学校周边隔离防护设施设置一栏,“人车分离设施设置”处以“×”符号标示为缺项。孙超介绍,这一项表明东山小学没有按要求完成人车分离设施设置,还需多部门联合开展整改工作。

面对吉水县校园周边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意识到,传统的“一刀切”式管理或临时性突击整治已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转变思路,创新方法,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回应社会关切,守护师生平安。

为此,大队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筹划,今年年初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创新推行校园周边交通治理“一校一策”模式,旨在通过精准研判、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为每一所学校量身定制最优交通解决方案,全力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

“一校一策”,基础在于“一校一情”。孙超向记者介绍,2024年10月,他们就开始对辖区内7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摸排调研。

他们深入辖区学校,详细记录其地理位置,教职工和学生数量,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基础设施,校园内部及周边现有停车资源,学校区域警告标志与机动车限速标志、过街设施、信号灯设置现状以及校内人车分流情况等基础信息。

同时,民(辅)警在早晚高峰时段进行现场勘查,精准识别拥堵节点、违法高发点。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梳理和分析,大队为每一所学校建立了详细的“交通档案”,清晰列出了存在的问题清单、整改情况以及督查检查记录,为校园交通安全提升奠定基础。

设熊猫车位方便家长接送

采访当天,记者来到吉水县实验小学,接孩子的家长纷纷将车靠边停放。仔细查看发现校门口施划的停车位上,有一个熊猫的图案,还标注了“限时停车位 接送学生”的字样。该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限时停车位被称为熊猫车位,在早中晚三个上下学高峰限时停车5分钟。此外,为了方便家长停车,在学校附近的滨江路上还新建了一个停车场,含24个停车位。

这是该大队在精准画像的基础上,陆续为辖区内学校制定“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的一个侧影。针对学校门口停车难问题,为方便家长接送学生,该大队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内,于学校周边指定区域,车辆短暂的“即停、即下、即走”行为,不认定为违法停车,不予处罚;推动在学校门口道路设置熊猫车位限时停车,形成“微循环”;同时,调整勤务安排,高峰时段增派警力引导车辆快停快走,对长时间违停车辆进行劝离或处罚。

针对学生过街安全问题,大队在校园门口路段科学增设学校区域警告标志、机动车限速标志等安全设施;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安排警力指挥车辆礼让学生,引导非机动车规范停放,机动车不在非机动车道随地乱停……一系列措施显著改善校门口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有效保障学生过街安全。

自“一校一策”模式推行以来,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正陆续为辖区学校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目前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赢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文/图 孙勤 周彬 记者黄婉琼)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