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疗法”开出和谐良方
宜丰县公安局构建“3+N”多元化警调对接机制高效解纷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开展回访工作(图/受访单位提供)
“矛盾纠纷唯有‘早发现、早诊断、早化解’,才能避免演变成‘社会疾病’。我们就是要当好群众身边的‘全科医生’,将问题在源头化解、就地解决。”近期,宜丰县公安局打破传统处警模式,创新推出“三诊疗法”——纠纷警情快速“接诊”、风险隐患主动“问诊”、疑难矛盾多方“会诊”,为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筑牢防线。
快速“接诊”矛盾纠纷
“他们把田埂挖了,水全灌进我家田里了!”7月23日,宜丰县农户张某与黎某因农田灌溉问题产生争执。接警后,宜丰县公安局立即启动快速“接诊”机制。民警先将情绪激动的双方隔开,再联合村干部调阅土地台账、实地测算受损禾苗面积。最终,在民警的主持下,当事双方心平气和地协商赔偿方案,将一场可能升级的矛盾成功“降温”。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该局打造“矛盾纠纷接诊式处置”机制的一个缩影。为实现“治标更治本”,该局推行“源头分流+专业处置”模式,根据矛盾类型定制处警方案。对重复报警、易反弹的“顽固警情”,实行“现场急救+后续复诊”双轨跟进——民警完成初步调解后,社区民警再上门回访、跟踪闭环,确保“事有人管、案有回音、结有成效”。
截至目前,该局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720起,现场化解率同比提升20%,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
主动“问诊”排除风险
如果说快速“接诊”是对已发矛盾的及时处置。那么,主动“问诊”则是防患于未然的“体检”。7月21日,民警在入户走访时察觉到居民朱某家中气氛异常。经耐心沟通,民警了解到朱某因夫妻关系长期紧张,产生了轻生念头。
面对该情况,民警多次登门走访,主动邀请夫妻俩前往社区调解室。通过一次次倾听疏导,逐步化解双方心结,最终二人和好如初。
“许多突发事件的背后,都是长期被忽视的情绪与矛盾。我们主动上门‘问诊’,就是希望在危机爆发前及时介入,做群众的倾听者和情绪疏导员。”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等警上门”到“主动敲门”,该局推动矛盾纠纷排查模式转型升级。依托接处警、入户走访、场所检查等渠道,聚焦婚姻家庭、经济债务等重点领域,深挖潜在风险隐患。对排查出的重大风险,实行“评估-研判-预警”闭环管理,及时“吹哨”预警,并联动相关部门协同处置、前置干预。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已累计排查风险隐患30余起,成功化解16起存在激化隐患的矛盾。
多方“会诊”疑难杂症
对于多次调解未果的复杂矛盾纠纷,仅靠单一力量难以破局。6月27日,该局接到报警,居民刘某与张某两家的孩子在嬉戏中发生碰撞,导致一方意外受伤。双方家长在责任归属与赔偿金额上产生分歧,矛盾迅速激化。
民警迅速响应,启动多元“会诊”调解机制,联动司法、街道等部门组建临时联合调解小组。民警负责厘清事件经过,司法人员从法律层面界定责任边界,街道干部则通过柔性沟通化解对立情绪。经调解,最终形成合法、合情、合理的赔偿方案,双方当场握手言和。
这是该局构建“3+N”多元化警调对接机制的具体实践。“3”指公安、司法、综治三大常设力量,“N”涵盖人民调解组织、律师等多元社会调解资源。“机制核心在于‘融合治理’,通过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社会力量,形成矛盾化解的强大合力。”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该局积极联动社区(村)干部等力量,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以乡音释法理、以乡情化纠纷。今年夏季以来已成功调解矛盾180余起。“三诊疗法”构建起基层矛盾化解的闭环机制,既提升了警务效能,又夯实了平安基础。
(钟珍 首席记者龚辰欣)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