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蓝”亮剑守护文化瑰宝

江西检察机关今年以来立案办理656件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江西历史厚重,人文荟萃,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到“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再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形成了璀璨夺目的赣风鄱韵。

9月12日,江西省人民检察院以“全力配合开展‘公益诉讼江西行’助力守护‘文化瑰宝’”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据悉,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56件。

检察官调查文物保护情况

“检察蓝”助力保护革命文物

近日,高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来到锦江河畔的公墓遗址发现,一座庄严肃穆的公墓已复建完成。八十六年前(1939年12月),锦江河畔硝烟四起,京岗岭上血色弥漫。在京岗岭战役中,3000余名中国将士为了抵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战斗,长眠于此。后来,128具阵亡将士遗骸被统一收集殓葬于高安市大城镇高邮后山上,并立有阵亡将士的墓碑,公墓底部的4块石碑上刻着墓志铭。

今年6月,高安市人民检察院接到线索,由于历史原因,该公墓已遭损毁,公墓墓碑保存在博物馆的地下仓库中,刻有墓志铭的4块石碑仍未找到。京岗岭战役牺牲将士的遗属希望挖掘这段抗战历史,为牺牲的将士重新立碑。

检察机关随即开展初步调查。积极收集史料、咨询党史专家、寻找历史见证人……最终,办案人员初步确定了公墓位置。7月11日,高安市人民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履职。7月21日,检察机关通过与相关单位座谈形成初步的复建方案,由相关单位下拨资金,由属地政府负责公墓复建和日常管理维护。

8月26日,相关单位书面回复检察机关,公墓主体工程已复建完成,京岗岭战役史料挖掘整理在有序推进。

这是江西检察机关积极立案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生动写照。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后,省检察院主动争取省人大监督与支持。省人大常委会明确以“守护文化瑰宝”为主题开展2025年公益诉讼江西行活动,并纳入年度监督计划。省检察院党组专题研究贯彻落实举措。

立足江西历史文物大省、革命文物强省的实际,紧紧围绕服务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等部署要求,找准履职切入点、着力点。省检察院专门制定专项监督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将文物古迹、红色文化遗产、城乡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纳入监督重点。各地检察机关聚焦监督重点,立足地域文化特色,“量身定制”开展小专项活动。

加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省检察院协同省文化和旅游厅从省级层面推动全省抗战遗址及纪念设施保护修缮、抗战文物活化利用及系统保护。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抗战文物保护办理案件46件,推动保护修缮上高会战遗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等抗战文物53处。

传承红色基因。聚焦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办案141件,推动保护重要会议旧址、重要人物故居、重要遗址遗迹等158处。修水县人民检察院推动相关单位争取专项资金1600万余元,将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纳入年度修缮工作计划,对12处革命历史建筑进行普查认定、挂牌保护。

捍卫英烈荣光。聚焦英烈纪念设施保护办案90件,推动保护烈士墓、纪念建筑物等设施166处,助力缅怀英烈、尊崇英雄。瑞金市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督促相关单位保护修缮革命烈士纪念塔,劝导当地群众自行清理占用保护范围内的土地。

守护文化景观遗产。立足江西自然与文化水乳交融的资源禀赋,加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九江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庐山摩崖石刻碑刻面临自然、生物侵蚀等问题,推动相关单位制定修缮方案,并探索通过3D扫描技术进行数字化保存及模拟展示。铅山县人民检察院督促相关单位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古关隘,三处古关隘已被国家“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确定为铅山段遗产点,并启动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程序。

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立足江西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根脉延续,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万年县人民检察院督促相关单位保护中国首批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加强万年稻作习俗的传承与展示。

延续传统村落风貌。立足留住绿水青山间的乡愁文脉,加强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和周边环境要素保护。抚州市检察机关加强古桥、古塔、古亭、古祠堂保护,推动保护历史建筑79处,保护传统村落4座。

以“诉”的刚性推动问题整改 

聚焦文物古韵保护。全省检察机关紧盯日常管护开展监督,推动认定文物或确定文物等级52处,修缮文物本体84处,规范管理文物保护单位261处,推动文物活化利用84处。贵溪市人民检察院推动相关单位完成文物等级评估定级,新增三级文物27件。高安市人民检察院督促相关单位依法查处未批先修致使建筑主体被拆卸、改变文物原状问题。紧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监督,推动恢复历史风貌建筑37处,设置保护标志牌253个,管理维护基础设施58个。赣州市检察机关推动修缮历史建筑,加强江南宋城文化保护。

聚焦特色文化弘扬。全省检察机关立足“书院文化”“陶瓷文化”等特色文化,赓续赣鄱千年文脉。吉安市检察机关推动古窑址群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以及7座古书院存在的16处问题有效整改。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推动相关单位保护国家级非遗项目“赣南客家唱船习俗”,推动建设非遗传承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红色遗迹、传统村落、自然遗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文化遗产类型。从文物等级看,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高会战遗址、白鹭洲书院,也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昌县向塘镇天仙庙、河湾井两处遗址和县级烈士纪念设施。从文物形态来看,注重将单体文物点扩展到文化景观、历史环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全省检察机关梯次用好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提升监督效能。今年1月至8月,共制发检察建议510件,绝大部分文物和文化遗产受损问题在审前得到解决。同时,坚持“当诉则诉”。对于检察建议逾期未能有效落实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0件,以“诉”的刚性推动问题整改。金溪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推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大夫第—文光牌楼”完成修缮工作。该案入选最高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文/记者刘宇琦 图/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