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里的秋水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9月12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老屋拆迁前,我在阁楼樟木箱底翻出祖父的端砚。青石表面被岁月磨得温润,墨池里凝着团陈年老墨,像一片褪了色的秋云。
“砚要养,急不得。”记忆里,祖父总在晨光熹微时握着我的手研墨。老宅窗棂漏进的光束里,松烟墨的苦香混着他袖口的草药味,在空气里织成一张细密的网。那时我总嫌研墨太慢,趁他不注意猛转墨条,结果墨汁溅到宣纸上,洇成团乌黑的泪。祖父在乡塾教了四十年书,他的砚台永远盛着半池清水,冬日也不结冰。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砚台,是中学班主任林先生退休时送的,澄泥砚上刻着“润物无声”四个篆字。每个清晨,我学着祖父的样子用清水养砚,看墨汁在池中慢慢化开。讲《论语》时,会想起祖父敲着砚台说“留三分余地”;批改作文到深夜,仿佛又看见林先生揣着砚台在教室里转悠的模样;当调皮的学生把墨汁溅到白墙上时,我竟也能笑着递过抹布——就像当年祖父对我那样。
前日整理旧物,翻出祖父那方端砚。墨池里的墨垢已结成硬块,像一片风干的秋叶。我试着滴了滴清水,墨垢竟慢慢化开,露出底下青幽的石色。忽然明白,教师这份职业原是方永不干涸的砚台:每一届学生都是新添的墨汁,他们在池中泛起涟漪,又带着墨香流向远方。(欧兢兢 浙江宁波)
编辑:何山
校对:王小明
审核: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