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礼 见证伟大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5年09月04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编者按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我省多位全国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受邀赴京观礼,现场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当日,江西日报特派全媒体记者通过现场采访、视频连线等形式,走近受邀观礼代表,倾听他们在观礼现场的所见所感。

全国劳动模范刘亮:

“国之重器,源于匠心;复兴之路,始于实干”

▲刘亮在观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今天,我作为一线产业工人劳模代表,受邀在天安门广场观礼阅兵仪式,感到非常荣幸。”说起阅兵观礼的感悟,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硫酸车间副主任刘亮难掩激动。这位前不久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技术带头人,不仅在有色冶炼领域书写着创新答卷,还从阅兵仪式中汲取着奋进力量。

深耕有色冶炼行业20余年,刘亮始终以“敢啃硬骨头”的韧劲破解技术难题。面对国外长期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在高温、高酸的艰苦环境中反复试验,最终突破关键技术壁垒,为我国有色冶炼装备国产化打下坚实基础;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他牵头研发的多项环保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让冶炼车间实现“废气变资源、废水再利用”;着眼“智能制造”未来,他主导研发的全国首套大型汽车智能装酸系统,将传统作业效率提升3倍,用科技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阅兵仪式上的先进装备,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军迷,刘亮对阅兵仪式上展示的新装备格外关注,“每一款国之重器亮相,我都看得格外仔细,心里满是骄傲。”他坦言,观礼时最深刻的感悟,是读懂了“工人手中活”与“国家硬实力”的紧密联结,“从车间里的冶炼炉到阅兵场上的装备,背后都是无数人脚踏实地的钻研与坚守。国之重器,源于匠心;复兴之路,始于实干。”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干劲,带领团队攻克更多技术难题,用实打实的业绩,为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再添一把力!”刘亮的话语朴实有力,道出了一名劳动模范最真挚的初心与担当。

全国道德模范甘公荣:

“这一刻,作为中国人,我觉得非常幸福”

▲甘公荣接受记者采访。(受访者供图)

“这一刻,作为中国人,我觉得非常幸福。”9月3日,现场观礼阅兵仪式后,全国道德模范甘公荣难掩心中的激动与自豪。

在受阅方队中,联勤保障部队方队尤其让甘公荣热泪盈眶。作为“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女儿,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既有《南泥湾》的优美旋律,也装满了父亲与战友们奋斗的故事。1941年,时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的甘祖昌随三五九旅战友们进驻南泥湾,在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上,他们一手扛枪保家卫国,一手握锄开垦荒地,用汗水与毅力把“处处是荒山”的贫瘠之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也在岁月中刻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坐标。

“今天的阅兵仪式,让我想起父亲当年的光荣岁月。”甘公荣动情地说,“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我们要将使命刻在心中、把本领练到过硬,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观礼台上的震撼与感动,化作了甘公荣今后的行动方向。谈及未来的打算,她说:“回家后,我会把这次阅兵带来的震撼与感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她说自己既要继续当好“红色故事讲解员”,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也要坚持做好志愿服务,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阅兵仪式上的每一面旗帜、每一声呐喊,都激发了我心中更强烈的使命感。”甘公荣说,她会把这份使命感融入工作的每件小事当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也不辜负父辈们用牺牲和奋斗换来的今天。

全国先进工作者付秀秀:

见证祖国强大,触摸历史厚重

▲付秀秀在观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受邀现场观礼阅兵仪式,我既见证了祖国的强大,也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来自高安市筠阳街道的付秀秀,面对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与荣幸,“此次能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现场观礼,这份荣誉让我格外珍视,更打心底里觉得幸福。特别感谢党和国家惦记着我们这些扎根一线的基层工作者。”

坐在观礼席上,付秀秀的内心始终被滚烫的家国情怀包裹。目睹受阅方队气势如虹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每一个整齐的步伐、每一声铿锵的呐喊,都让她心潮澎湃,心中的爱国之情愈发浓烈。“那一刻,心中对祖国强大的自豪、对历史厚重的敬畏,变得更加真切。”付秀秀说。

“虽然曾经几次到过北京,但此次进京的感受格外不同。”付秀秀告诉记者,走在首都街头,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整座城市都在为这一重要时刻蓄力,当看见天安门广场飘扬的国旗与忙碌工作的人们,她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愈发浓烈。

这份观礼时的震撼与感动,也让身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同时承担基层宣传干事职责的付秀秀,对自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她坦言,现场感受到的国家力量,让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会带着这份鼓舞,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社区工作,带领干部群众一起,把社区建设得更和谐、更安定、更宜居。”

全国模范教师肖惠文:

把这段经历讲给学生听,陪他们茁壮成长

▲肖惠文在观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我要把这段经历讲给学生听,让这份力量陪他们茁壮成长。”9月3日,全国模范教师、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肖惠文,受邀现场观礼阅兵仪式,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语里满是激动之情。

身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观礼嘉宾,眼前是步伐铿锵的受阅方队和列阵而出的先进装备,国家强盛的模样在眼前铺展,肖惠文的内心激动不已。此次赴京,他特意带上了那支陪伴自己多年的竹笛。这支竹笛,见证了他在乡村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触摸音乐的温度。

肖惠文深耕畲乡教育七载,始终将当地畲族文化与竹笛教学相融合。他手把手教600余名山里娃制笛、学笛、吹笛,让清脆笛音穿透大山;利用寒暑假开设“线上+线下”课堂,组织竹笛比赛,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舞台。他组建的“竹韵水乡竹笛队”声名渐起,被媒体广泛关注;他与江西师范大学邬成香教授及学生联袂演绎的《映山红》,登上2022年“侨联四海 情满赣鄱”元宵晚会,向全球传递中国乡村的音乐之声。他的育人故事,还被拍成电影《音乐课》,搬上大银幕,在全国公映。

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与对祖国的深情紧紧相连。肖惠文告诉记者,此次进京观礼阅兵仪式,是他莫大的荣耀。9月2日晚,他特意带上竹笛,来到北京的繁华街头,吹响《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旋律。“我想用笛声,把对祖国的热爱传递给大家。”他说,回到三尺讲台,不仅要讲好观礼的所见所感,更要继续陪伴孩子们向阳生长。

全国“两优一先”代表闵嗣生:

“对我而言,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

▲闵嗣生在观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对我而言,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阅兵仪式结束后,全国“两优一先”代表闵嗣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激动不已,“这场阅兵仪式让我对教育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体悟。”

闵嗣生是奉新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奉新县第一中学校长。从教29年来,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盏灯,点亮在奉新县的教育教学一线,在党务工作岗位上,他始终把党建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以务实的工作和突出的业绩,书写了一名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和责任担当。

“此前,虽然我多次来过北京,但此次以教育工作者身份受邀观礼阅兵仪式,意义截然不同。”为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闵嗣生赴京前,特意重新研读抗战史料。当读到《抗战家书》中吉鸿昌“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的绝笔、赵一曼给儿子“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的家书时,闵嗣生几度哽咽,肃然起敬。“这些用生命书写的抗战家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课堂上的鲜活教材。通过它们,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今日的和平安宁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观礼阅兵仪式,让我深切体会到民族凝聚力与国家自信。”闵嗣生说,坐在观礼台上,看着受阅方队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看着先进武器装备隆隆驶过,看着战机翱翔蓝天,自己深深感受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将带着这份庄严与感动,回到三尺讲台,让阅兵仪式所承载的精神化作育人的春雨,细细滋润每一名学子的心田。”闵嗣生说。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游志鹏:

“能生活在这样伟大的祖国,何其有幸”

▲游志鹏在观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能生活在这样伟大的祖国,何其有幸!”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观礼阅兵仪式后,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游志鹏难掩激动,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心声。

“受阅方队坚定的步伐、坚毅的口号令我尤为感动。这份坚定和坚毅,源自对党对人民矢志不渝的忠诚基因,代代相传。”在与记者视频连线中,游志鹏话语里激荡着对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崇敬,也饱含着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神圣嘱托的深刻体悟。

今年3月31日,游志鹏荣获国家对卫生系统模范个人的最高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他始终战斗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从医30余年来,他不断研究新技术,致力于为患者带来光明,也带领我省眼底病学攀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国虽有界,医者无疆,作为医院院长,游志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援建中乍眼科中心,通过专家常驻、开展“援乍光明行”、技术指导等组合模式,帮助当地建立眼科规范化诊疗体系,架起了中非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

白求恩奖章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当日17时30分,游志鹏带着观礼的激动与荣光,登上了返回南昌的飞机。“匆匆返程,只为不耽误明天的坐诊。”游志鹏说,“我会将这次观礼阅兵仪式感悟到的‘人民至上’,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化作守护群众光明的实际行动。”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审核: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