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体检” 诊断行政执法“病灶”

我省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已为企业挽损超1120万元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02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专家上门提供帮扶式‘问诊’,不仅指出要改什么,还告诉我们要怎么改,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不久前,吉水县应急管理局组织专家到县工业园区开展粉尘涉爆和有限空间作业指导服务,为40余家企业“会诊”。

据了解,自今年3月底启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以来,我省司法行政部门会同行政执法部门,聚焦目标任务,强化整治措施,以超常规力度推动专项行动纵深开展。截至8月27日,为企业挽回损失1120.38万元。全省经营主体现场检查频次同比降低69%,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轻微违法快速处理

精准“把脉问诊”

自今年3月底开始,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为确保行动高效推进,省司法厅迅速组建工作专班,由厅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驻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和分管厅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同时,指导市、县两级司法局组建工作专班,共配备专职人员1244人,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专项行动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将城市管理、交通运输、自然资源、食品药品等行政执法任务繁重、裁量权基准幅度较大的领域,列为精准排查与整治的重点,力求通过全面“体检”,深挖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病灶”。

据了解,精准揪出问题痛点,是此次专项行动的关键环节。为此,全省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问题线索排查网。各地各部门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网上发布公告、线上问卷、在执法场所及政务服务点公布举报电话等途径,广泛征集线索。此外,我省还通过案卷评查、回访当事人、走访企业以及对接信访、法院、检察院、12345热线等渠道收集线索。

在精准查“病灶”过程中,工作专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通过制发《问题线索收集研判处置工作指引》《问题整改工作指引》,为线索处理和问题整改提供明确标准。

各地各部门紧盯问题线索集中领域,加强分析研判,让整治工作更具针对性。系统归纳重点行政执法领域问题线索,实行专人督办、销号管理。

为推动问题高效处置,各地各有关部门多管齐下,通过建立台账、领导包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省司法厅建立领导包案督办机制,自7月起下沉市、县及相关部门,对重点案件进行核查督办,实现“以案促改”。省交通运输厅推行“党组包片”督导,7个督导组直插基层“把脉问诊”。

省自然资源厅出台涉企行政检查实施细则,为行政检查戴上“紧箍咒”。省应急管理厅创新监管思路,大力推进行政检查减量提质,涉企行政检查“以质换量”取得明显成效。

解决同案不同罚问题

“这次涉案金额小,下次一定要注意。”5月30日,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八里湖新区分局执法人员在对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销售的一次性绵柔浴巾印有未经核准注册、备案或者伪造的商品条码,违反了《商品条码管理办法(2005)》。

执法人员通过“微案e办”系统,第一时间将案件信息推送给该公司负责人,告知其违法事实、处理依据和相关权利义务。该公司负责人通过系统提交了情况说明和整改举措。执法人员在线审核相关材料后,依法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理决定。

从发现问题到案件办结,仅用了2小时。“违法行为、处罚依据都清清楚楚,我们也知道错在了哪里。”该公司负责人称。

针对企业轻微违法案件处理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九江市创新便民利企轻微违法快速处理机制,依托“数字化+规范化”双轮驱动,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让企业放心经营、专心创业、安心发展。

九江市创新便民利企轻微违法快速处理机制是我省执法理念不断更新、执法方式不断优化的一个缩影。我省以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为目标,全方位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服务效能。

智慧赋能,建设全省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该平台“涉企行政检查”模块可实现从计划制定、方案审批、联合磋商、任务执行到结果反馈的全过程线上流转、监督,有效识别违规检查。

针对查找发现的多发易发、普遍共性问题,推动全省各级出台涉企行政执法相关制度规范287项,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补齐短板。省司法厅正会同第三方对现行有效的省级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进行全面评估,推动解决部分领域执法标准不一致、同案不同罚等问题。

据了解,省公安厅印发了《江西省公安机关优质案件评选和负面典型案件通报工作规定》,强化执法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赣州市制发《行政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制度等。宜春市推动交通运输局制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罚缴分离制度(修订版)》,从源头防范趋利性执法。

以服务促监管

今年7月,上犹县某建筑公司向县司法局反映,因未报送2024年度报告被列入企业异常名单,被限制参与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也办不了银行贷款,公司面临经营困难。了解相关情况后,上犹县司法局迅速行动,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事项。

上犹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该公司除疏于公示相关信息外,并无其他失信记录。该局当即制发问题转办函,督促上犹县市场监管局迅速启动助企纾困“绿色通道”。上犹县市场监管局派员“一对一”指导企业补充公示材料,对企业提交的材料加急审核。2个工作日内,该公司就完成了信息补报公示,上犹县市场监管局依法为其办理了经营异常名录移出手续。

今年8月,好消息传来,该公司顺利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并顺利通过银行贷款审批,资金问题得到解决,企业发展重回正轨。

以服务促监管、寓监管于服务。针对部分企业因不了解政策、不熟悉操作导致信用修复滞后,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上犹县司法局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相关部门以“小切口”破题,主动回应企业关切。

立足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问题整改成果,着眼长效优化涉企行政执法体系,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中推进“为企业办实事”的指导意见》,从“减负担”“少干扰”“护权益”三个维度,持续推进“为企业办实事”贯穿行政执法全过程,切实将专项行动成效转化为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动力。

记者方维芳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审核: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