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议事巧解“百家结”
安远县孔田镇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29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近年来,安远县孔田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积案化解、源头治理和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推动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筑牢了根基。
以法理情巧断邻里纠纷
7月16日,在孔田镇下魏村的祠堂内,一场特殊的矛盾纠纷调解会正在进行。
事件的起因是魏柏某建房时不慎破坏了邻居魏林某房屋的地基,双方就赔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随后,魏林某一纸诉状将魏柏某告上法院。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魏柏某赔偿魏林某8万元。
然而,魏柏某对该判决结果不服,选择了越级上访,使得邻里矛盾进一步升级。为有效推进乡村和谐治理,下魏村决定在祠堂里妥善解决这起邻里纠纷。
“今天镇里的干部和村里的长辈都来了,法院的判决书和第三方的鉴定报告也给你们两家人看了,我们要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地解决你们两家的矛盾。”下魏村党支部书记魏春兰率先开口,语气诚恳而坚定。随后,孔田镇政法委员黄俊峰宣读了法院判决书和第三方鉴定结果、相关的法律条文,清晰地阐述了事件的责任界定和法律依据。
尽管魏柏某和魏林某仍有不服,情绪较为激动,但在村里“五老”人员的耐心调解下,事情出现了转机。“五老”调解员一边帮他们算“法律账”,明确各自在法律层面的权利和义务,一边跟他们讲“邻里情”,回忆两家过往和睦相处的点滴,劝说他们以和为贵。最终,双方都松了口,不仅就赔偿一事达成了和解,还把两家人长期以来存在的其他矛盾纠纷一并进行了协商处理,彻底化解了心结。
祠堂作为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庆祝节日、商议家族大事、承办红白喜事等诸多功能。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孔田镇深入挖掘“祠堂”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协商议事等方面的潜在功能,积极探索建立村民自治、法理相济、形式多样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大堂治理模式”。
如今,各村的祠堂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功能,还兼具了矛盾调解、政策宣讲、文化活动等新功能。在这里,村民们可以就村里的大小事务畅所欲言,干部们可以及时传达政策法规,邻里间的小摩擦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化解,祠堂真正成为了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的重要平台。
矛盾化解“术业有专攻”
与此同时,孔田镇还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机制,为平安建设工作提供坚实保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机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信访事项快速响应机制,避免了矛盾的积累和升级;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提高了矛盾化解的效率;多元共治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充分利用群众和各部门的力量,才能高质量化解矛盾纠纷。同时,我们也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了梳理归类,成立对应的专班,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术业有专攻’。”黄俊峰说。
孔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有群众对土地、山林的权属概念存在误解,这直接导致了基层土地、林地领域的矛盾纠纷频发,“镇里为此强化了在群众中的专项普法工作,组建了多个专班,对不同类型的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有针对性地化解,提高了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矛盾纠纷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也是考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该负责人说,孔田镇将秉持敢担当、不回避的原则,积极面对各类纠纷,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化解举措。
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孔田镇的信访总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侯胡连 记者万菁)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