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摆渡人”

——记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家亮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5年08月28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8月21日8时许,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病房里。“胸痛有缓解吗?”“咳嗽好些了吗?”呼吸内科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家亮照常来到住院部,走进病房,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进展。

从晨曦微露时开始的查房到深夜灯火中的急诊,从对疑难病例的研讨到与患者沟通的耐心,从医二十九载,范家亮把身影留在无数人重获健康的记忆中。

用医者仁心守护平凡烟火

“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在范家亮看来,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攻克疑难,更在于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2024年的一个深夜,刚躺下休息的范家亮听到电话铃声急促响起。电话那端传来值班医生紧张的声音,科室收治的一名住院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情况危急。范家亮迅速赶往医院,同时在电话中询问患者病情进展,协调多科室会诊,并全程跟进手术安排。

一个小时后,患者手术成功被送回病房,看到监测仪上显示生命体征平稳,范家亮才长舒一口气。“患者进了医院,我们就要负责到底。”范家亮说,这样的突发情况是常态,作为内科医生,虽不直接参与手术,但要精准判断病情,成为患者生命接力中的关键一环。

日复一日的坚守,不仅体现在漫长的时间跨度里,更是融入每个工作日的点点滴滴。科室护士长王丽告诉记者,尽管范家亮已经是科室主任,不直接管床,但他仍然经常来到病房,逐一查看患者的病情记录,并和管床医生交流治疗要点。查完房,范家亮又准时坐在诊室接诊,耐心倾听、仔细检查,在病历本上写下详细医嘱。

这份对患者的细致关怀,不但在医院里日夜传递,更随着他的脚步延伸到大山深处。8月22日,在泰和县中龙乡义诊台前,范家亮仔细为村民做肺功能检查。为让偏远地区患者得到及时诊疗,他每年带队为基层群众体检、科普慢性病管理知识,接诊患者达2000余人次。

以赤诚初心凝聚救治合力

“我们不仅是医生,更是党员,患者的需求就是冲锋号。”支部党员始终记得范家亮的叮嘱。作为党支部书记,范家亮带领党支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的医疗团队,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我是党员,我先上!”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防治告急时,范家亮主动请缨,在援沪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作为江西援沪第五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他不舍昼夜、吃苦在前,带领医疗组进驻病房全力救治患者。

“在百姓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句话,他用行动践行了无数次。今年,科室收治的一名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孤寡老人,一度情绪低落,拒绝配合治疗。范家亮得知后,每天查房时都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点餐送饭,并发动支部党员轮流照看老人。党员们一次次暖心帮助,逐渐打开老人心结。老人康复出院那天,拉着医生们的手说:“你们这么好,真是比亲人还周到。”

肩负党支部书记和科室带头人双重责任,范家亮总是带头冲锋在救治一线,带领党员攻克新技术。针对科室老年患者多、基础病复杂、表达困难的特点,他组织党员骨干每周开展病例讨论,建立“临床路径+个体化诊疗”救治模式,有效提升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如今,科室17名党员全部成为业务骨干。2024年,范家亮所在党支部获评“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

树清风正气筑牢生命防线

“作为医生,我们要时刻牢记,处方权的唯一用途是治病救人,而不是谋私利。”这是范家亮给自己和科室医生刻进骨子里的“铁规矩”。

有一次,一名外地来吉安人员因慢阻肺急性发作入院。得知父亲病情较重,患者儿子心中十分焦灼。情急之下,患者儿子悄悄塞给范家亮一个红包,希望他尽力治好父亲的病。‌“您的忧虑我理解,但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红包真的不能收。”‌范家亮轻轻推开患者儿子的手,语气温和却坚定地说,“现在最重要的是配合治疗,您多陪陪老人家,比什么都强。”‌

从医多年,范家亮坚守廉洁底线,对患者一视同仁,用清正廉洁、认真负责的作风影响着身边同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八个字,对于范家亮和他带领的呼吸内科党支部而言,已成为融入血脉的信念。

在科室管理中,他坚持阳光采购,所有医疗耗材、药品采购严格按照流程公开透明操作;在支部管理中,他设立廉洁监督岗,让党员带头签订廉洁行医承诺书,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患者满意度常年保持在全院前列。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范家亮深知肩上的责任使命,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荣誉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媒体记者 卢瑛琦)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