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高速公路上的“铿锵玫瑰”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疏导交通(图/受访单位提供)
新法治报·赣法云讯 江西省公安厅交管总队高速交警二支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是一支由14名女民(辅)警组成的特殊队伍,以“一二三”工作法为抓手,创新柔性执法模式,构建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在昌九高速公路上打造出有温度的执法标杆。她们用细腻与坚韧,将执法服务融入每一次巡逻、每一场调解、每一次帮扶,该中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江西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贴心服务暖心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需求是第一导向”,这是一中队全体民(辅)警扎根岗位的初心。作为承担昌九高速公路九江收费站及周边交通管理的一线队伍,她们深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收费站旁建起“高速藏蓝”巾帼爱心服务驿站,将便民服务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走进驿站,饮用水、充电器、爱心雨伞、应急包等20余种物资整齐陈列,随时供过往司乘人员取用。这里不仅是物资补给的便民点,更是集“执法、调解、宣教、帮扶”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节假日车流高峰时,驿站变身为“交通安全微课堂”,民(辅)警们利用生动的漫画、短视频,向群众讲解应急避险知识;遇到司乘人员因琐事发生纠纷,她们主动上前耐心调解,用细腻的沟通化解旅客焦虑;面对群众的突发困难,驿站更是成为“临时求助站”,为迷途者指引方向,为急症者提供应急帮助。
7月21日,该中队民(辅)警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辆核载5人的客车实载6人,属于超载违法行为。当民(辅)警打开车门,看到车内4名“小候鸟”(暑期赴父母工作地团聚的留守儿童)因民(辅)警检查而神色慌张时,她们先从驿站取出零食递给“小候鸟”们,蹲下身与“小候鸟”们聊天,安抚其情绪,协调车辆将超载的乘客送往附近公交车站,并轻声向“小候鸟”们说:“别着急,一定能顺利见到爸爸妈妈。”
最终,违法驾驶人虽受到了处罚,却连连向民(辅)警道谢:“既提醒了我们安全,又没耽误孩子们与父母团聚,真是太暖心了。”
从物资补给到纠纷调解,从安全宣教到应急帮扶,这个小小的驿站,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让警民距离在一次次温情互动中不断拉近,成为赣北高速线路上名副其实的“温情地标”。
刚柔并济执法
面对执法工作,这支“娘子军”探索出“柔性执法+跟踪回访”的双重机制,在刚性与柔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5月19日,该中队中队长姜瑜在涌泉服务区协查时,发现3名涉嫌盗窃的少年。女警们没有简单移交,而是化身“知心姐姐”,倾听他们的成长困境,用案例剖析法律后果。经近3小时的疏导,少年们主动认错并承诺改正。这种“教育+疏导”的模式,让法律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查处不是目的,帮助群众规范行为、解决困难才是最终目标。”这是一中队全体民(辅)警的共识。在执法实践中,她们创新建立“执法跟踪回访”机制,将个案查处与长效服务、普法教育深度融合,针对有实际困难的被处罚人持续提供安全指导、困难帮扶和便民服务,实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温暖一方”。
2024年3月20日,该中队查获一辆涉嫌非法营运的车辆,司机李某依法受到处理。在回访工作中,姜瑜了解到李某的困境:他患尿毒症多年,每周需定期透析,非法营运是“为生计铤而走险”。
得知情况后,该中队及时将李某的困难上报大队,随后联合属地村委会展开专项帮扶。如今,李某不再非法营运,每次在路边见到姜瑜等人,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言语间满是感激。
从一个爱心驿站的坚守,到双重执法机制的创新,这支巾帼队伍用真心换真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在昌九高速公路上书写着“为民、务实、担当”的动人篇章。(谢曼 卢意然)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