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首例“原拆原建”项目,居民住上安心房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04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原标题:

32户居民告别危房住上“安心房”

南昌首例“原拆原建”项目成功落地

8月1日,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南昌市东湖区新公园路87号原本是一座始建于1977年的老楼,于2014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楼板开裂、墙面渗水等安全隐患让居民们忧心忡忡。如今,通过“原拆原建”,32户原住居民告别危房迎来了安全舒适的新家园。目前,该案例作为危旧房改造优秀案例面向全省推广。

近年来,南昌市高度重视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相继出台《南昌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南昌市城镇C、D级危房排危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等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危房重建流程和扶持措施,为居民原址重建提供政策依据。南昌市东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积极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应急等部门沟通,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仅用2个月即完成原址重建的联合核准备案手续,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南昌市东湖区大院街道办和公园社区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组织业主大会20余次,耐心解读政策,协助居民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重建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原产权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主动作为,无偿提供临时办公场地,并积极协助办理产权变更等事宜,为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32户居民民主选举成立重建小组,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和资金管理。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居民们自筹资金854万元,并推选代表成立财务管理小组,实行账号、密码、签字“三分离”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社区在微信群中实时发布工程进展和财务明细,让居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为保障施工期间居民生活不受影响,社区联合业主委员会与省发展改革委协调,临时开放物价大楼职工通道,引导居民安全出行,并协调停车场在下班时段免费开放,切实解决居民停车难题。

新楼建设严格遵循“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产权性质”的原则,在确保建筑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上,优化了平面布局,使原本局促的空间得到了更合理的设计。新楼采用现代抗震加固技术,水电管线全面升级,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升了居住品质。居民们告别了漏雨裂缝的老屋,搬进了牢固舒适的新家,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

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介绍,该项目作为南昌市首例成功实施的“原拆原建”案例,有效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住房安全问题,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居民参与、高效协同”的危房治理新路径,为全国危旧房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昌经验”。

(王纪洪 王琨 记者方维芳)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