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百余个离散家庭团聚

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情报信息大队大队长胡春龙屡破要案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7月24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线索研判并非出其不意的,而是有迹可循的。”7月23日上午,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情报信息大队大队长胡春龙向记者坦言。情报信息大队是公安机关侦查办案的“中枢神经”,而他正是这一队伍中的“最强大脑”,注重提升情报信息搜集、监测预警、参谋决策的能力。

从警以来,胡春龙凭借着一双锐利的眼睛,准确捕捉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先后破获案件1500余起,抓获杀人、抢劫、绑架、贩毒等各类犯罪嫌疑人1300余名,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荣获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江西省公安厅公安信息化“实战应用尖兵”等称号。

胡春龙(左)指导分析案情(图/龚辰欣)

以“鹰眼”捕捉蛛丝马迹

西湖区是南昌市的老城区,辖区人流量大、案件多,治安情况复杂。2006年,胡春龙成为西湖分局的一名刑警,向优秀民警和老民警看齐,很快便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2020年胡春龙调至西湖分局情报大队负责相关工作。经上级领导批准,他组建了一支全天候不间断服务全局的“情报+视频图像”研判队伍,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有力支撑,力求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

“案情研判需要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办案经验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精准捕捉犯罪嫌疑人的踪迹,最终实现落地抓捕。”从台前转到幕后,胡春龙以一线办案为导向,开展侦查工作。

2024年某日,西湖区发生一起入户抢劫案,被害人死亡,家中贵重物品被抢劫一空。胡春龙对公共视频分析时,发现一名戴口罩、白色头盔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因视频像素低,嫌疑人包裹严实,一时无法确认身份。

胡春龙从细微处入手,在海量数据中找到嫌疑人的身影,带领民警抽丝剥茧,锁定前科人员衷某,胡春龙发挥“情指行”一体化机制优势,调集、刑侦、机动、派出所共20余名警力跟进,于当日将犯罪嫌疑人衷某抓获。

专啃疑难复杂案件

2015年8月,胡春龙参与侦办一起特大跨境贩毒案,与战友远赴云南边境地区,辗转数千公里追踪贩毒分子的踪迹。

胡春龙和战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海量数据碰撞筛选,精准研判出毒贩从云南向江西运送毒品的车辆,并与专案组民警一起在新干县设卡拦截,将该贩毒团伙5名成员一网打尽,缴获麻古37.2万粒、毒资62万元,查扣涉案车辆3辆。

工作中,胡春龙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归纳出“手机话单分析法”“关系人分析法”“高危人群碰撞比对法”等多种技战法,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追逃工作方法,先后抓获900余名在逃人员,其中命案嫌疑人36名。

2019年,公安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云剑”行动,西湖分局成立由胡春龙负责的追逃专班。其间,一名11年前在丰城市杀人后潜逃的犯罪嫌疑人史某引起了胡春龙的注意。考虑到史某未婚,胡春龙围绕其母亲开展深度侦查,发现其母亲与一名叫邓某的离异女子居住在南昌经开区某小区。胡春龙紧追线索不放,在连续侦查一个月后,终于发现史某的踪迹。民警在蹲守两天后,将潜逃11年的史某抓获归案。

日常现案处置同样不能松懈。“像外卖被盗、头盔失窃这类民生小案,也需要我们细致分析研判;若碰上紧急警情或流窜作案团伙,我们同样要快速介入侦办。”胡春龙介绍,过去这类小案往往要几天才能告破,如今依托大数据技术,短短几小时就能高效办结。

帮助100多个家庭团圆

2014年,胡春龙偶然间得知,原中央电视台帮助失散家庭寻亲的节目《等着我》需要一些基层民警提供寻人比对技术支撑,于是,他自愿加入了这个团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投身打拐寻人的公益事业。

2008年11月8日,家住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的陈某被一陌生男子抱走。之后,陈某的家人开启了14年的漫漫寻子路。2022年8月,陈某的母亲洪某通过“宝贝回家”网站联系上了胡春龙。

接到求助后,胡春龙立即开始帮助比对查询。他凭借丰富的研判工作经验以及高超的比对技术,历时20天,比对出广东一名初三学生与陈某的照片存在极高的相似度。最终,经过DNA比对确认,这名初三学生就是陈某。“胡警官,是您救了我们家,我们等待5000多个日夜终于等到了!”电话那头,洪某泣不成声。

截至目前,胡春龙已帮助100多个离散家庭实现骨肉团圆。(范娟 龚辰欣 记者程呈)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