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小青”护出“小河清”
萍乡市湘东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彭启萍带领千余名志愿者守护渌水河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7月08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夏日的渌水河碧波荡漾,岸边草木葱茏。7月1日,记者见到了正在渌水河边捡拾垃圾的彭启萍,她手持长钳,熟练地将石缝间的塑料瓶夹起放入垃圾袋,汗珠沿着她的额头滑落。
“以前这段河堤垃圾很多,现在散步的居民都会主动带走垃圾。”彭启萍欣慰地说。作为萍乡市湘东区志愿者协会会长,这条河承载着彭启萍儿时摸鱼戏水的记忆,她带领千余名“河小青”志愿者,共同守护赣湘边界这一河清波。

“助人”二字融入血脉
彭启萍出生于萍乡市湘东区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她的心灵:母亲为独居老人端去的热饭,父亲无私帮助邻居的温情,让“助人”二字融入她的血脉,成为本能。
彭启萍十岁那年,村里老人一声“想看看电影啥样”,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年幼的彭启萍,发起了人生中第一场“志愿行动”,她呼朋引伴,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步履蹒跚的老人去看露天电影。
2002年1月,彭启萍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23年来,她累计献血超过1万毫升——相当于超过两次更换全身的血液。
2012年9月,彭启萍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湘东区志愿者协会。她倡导发起的“月季花行动”,为困难妇女家庭提供心理关怀与家务帮扶;筹集30余万元为75户困难家庭免费更换照明设施;带领团队为312名留守儿童送去价值13万元的暖心礼包。
2019年,湘东区遭遇洪涝灾害,她积极奔走,筹得26.6万元物资,帮助受灾家庭渡过难关。“开展志愿行动,不为锦上添花,只为雪中送炭。”彭启萍这样诠释她的“志愿哲学”。
牵头组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
2016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彭启萍在渌水河边散步时被眼前的景象刺痛:河岸杂草丛生,护堤上塑料瓶、塑料袋随处可见,浮萍水草交织在一起。她立即回家拿来火钳和蛇皮袋。两个多小时的弯腰捡拾,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衫。“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把记忆中‘河清鱼欢’的母亲河‘找’回来。”彭启萍回忆道。
从此,她成为邻居口中的“傻子”——不管是夏季烈日当头,还是冬天寒风刺骨,她都拿着火钳和蛇皮袋在渌水河边捡拾垃圾,风雨无阻。
面对冷嘲热讽,她坦然回应:“只要我的行动能让环境好一点,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这份坚持,最终化作无声的感召。2018年5月,当共青团湘东区委、区水利局、区河长办联合吹响“保护母亲河”的号角时,彭启萍积极响应,牵头组建了一支名为“河小青”的志愿服务队。
为守护渌水(湘江支流),2019年,赣湘两省签订《渌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其中规定:若江西注入湖南的渌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标准,湖南补偿江西;反之,江西补偿湖南。
“赣湘对赌”协议的签订,为彭启萍开展护河行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019年5月的一次巡查中,彭启萍和“河小青”志愿服务队队员在渌水河中发现了一团黑色漂浮物——一只上游漂来的死猪。她立即组织队员打捞,并联系保洁员消毒掩埋。
专业化是“河小青”发展壮大的关键。彭启萍邀请专家为志愿者“充电”,指导队员使用“智慧河长”App实时反馈排污、侵占河道等问题。
凭着这一河清水,2022年,萍乡市在“赣湘对赌”中赢得了首轮生态补偿3000万元。

编写“保护母亲河”情景剧
“人大代表不仅是个光荣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使命和担当。”作为萍乡市人大代表、湘东区政协委员,彭启萍一直关注着环保、志愿服务领域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组织志愿者开展业务培训、集体学习、日常办公等工作,2023年3月,彭启萍在参加萍乡市两会时,提出了关于解决湘东区志愿者协会办公场所的建议。上级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研究解决措施并跟进办理,很快湘东区志愿者协会的办公场所就得到了落实。
在履职过程中,彭启萍还提出“爱河、护河、治河”的综合性保护理念,通过公众参与实现河道生态有效治理。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彭启萍都会带着志愿者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商家普及节水知识,凝聚保护河道环境的共识。
此外,彭启萍还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编写“保护母亲河”情景剧和“移风易俗”三句半,创作并参演情景剧《小鱼和河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
“不为回报,只为让爱传递”
从最初的“孤勇者”,到如今发展成1150人的队伍,“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已成为赣鄱大地环保志愿服务领域的标杆。彭启萍创新构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青年环保组织+青年志愿者”的梯队模式,让不同年龄的环境守护者都能发光发热。
彭启萍在湘东小学、河洲小学等20余所学校开设《我家门前流淌的河》微队课,将环保的种子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2022年7月,120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渌水河畔清理垃圾。“00后”大学生刘倩在日记中动情地写道:“彭阿姨教会我,火钳倾斜45度才能稳稳夹起小小的烟头,这堂环保实践课值得用心领悟。”
此外,彭启萍还建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带领200余名青年学子深入全区14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院落,开展了近100场生态环境保护宣讲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带着专业知识走进社区,用科学的方法提升护河效能,成为护河队伍中的新锐力量。
如今,彭启萍每周日准时出现在河边捡拾垃圾。与之前不同的是,她不再是形单影只,身后有稚气未脱的“红领巾”、白发苍苍的老人……
彭启萍牵头发起的“我是‘河小青’生态湘东行”巡河护河行动获评2020年江西省第二届“赣鄱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彭启萍曾获得“新时代赣鄱先锋·群众身边好党员”“江西好人”“江西最美环保人”“中国好人”“全国第二届最美河湖卫士”等称号。“荣誉属于每一位‘河小青’。”彭启萍谦逊地说。
“志愿服务一直在路上,不为回报,只为让爱传递。”彭启萍希望这种志愿精神像渌水河一样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郑小丫 记者廖世杰)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