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法制网 >> 政法要闻

警惕“地推拉新”暗藏陷阱

地推人员频现南昌商圈纠缠行人 律师:“半骗半强制”行为涉嫌侵权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7月08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地铁口有自称暑假实践的人让帮忙下载App,还拍摄了我的账号,有泄露隐私的风险吗?”近期,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类似话题,它来自一个典型场景:乘客刚走出地铁,几名自称大学生的人围上来,以暑期实践的名义拿走乘客的手机,当即下载××极速版之类的App。

  “暑期实践”背后是一套“地推拉新”的商业逻辑,只要邀请注册一个新号,号主的后续消费等行为就会给冒充“大学生”的第三方地推公司带来一系列收益。对此,律师表示,“半骗半强制”的地推模式涉嫌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还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

  “大学生”拦路“拉新” 

  6月20日下午,南昌恒茂梦时代广场人来人往。学生装扮的小郑(化名)斜挎着背包,手里捏着纸笔,打量着人群。眼瞅着有人靠近广场中央的打卡点,小郑大步迎上前去。“您好,我们是大学生,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暑期实践吗?”小郑伸出右手拦下一名女子。

  被陌生人突然阻拦,该女子慌忙摆手,小跑离开。几乎整个下午,小郑和另一个同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愿意停留者寥寥。

  据小郑介绍,他们是来自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正在为学校一项名为“社牛挑战”的暑期实践活动进行网络拉票。“第一名可以得到一个iPad的奖励,现在我们队才第六名。”小郑的同伴向记者解释。

  在记者表示愿意配合完成暑期实践后,小郑的同伴提出要查看记者手机上某网购软件的账户,并试图直接拿过手机。尽管记者明确拒绝了这一要求,但对方未放弃代为操作的打算。未征得同意,他便开始在记者手机上操作起来,并擅自使用手机的副卡为某网购软件注册了一个新账号。随后,他十分熟练地通过复制另一个网购软件上的收货地址,下单购买了一款标价为8.48元的面巾纸。

  “帮我们投一票,我们会送您一箱纸巾,您需要支付一分钱,这一分钱我们稍后会转给您。”直到完成所有操作,小郑的同伴才以“投票”为由对刚才的注册和下单行为进行说明。随后,他还想继续下载某App极速版,被记者拒绝了。小郑拍照留下订单号,并在一张表上记下刚才的交易。“请记得签收!”小郑提醒。

  在后续交谈中,记者得知,小郑的“战队”目前有8万多积分,这需要拉到700余人。小郑手里的纸张记录了当天的“战果”:招呼了187名过往人员,成交了3单。

  随后,记者向一名南昌航空大学在读学生求证时,得到的回复是不存在上述暑期实践活动。该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可能组织这种活动。”

  “业务员”频现南昌商圈 

  近期,像小郑这样身份存疑的“业务员”频现八一广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南昌各大商圈和地铁口。他们自称大学生,需要修学分或完成电商课程任务,要求被拦者使用某些App注册或者下单。“拦住去路”“抢手机”“不配合就骂人”,在网上众多的“避雷帖”中,网友对这一群体的印象普遍较差。

  网友“小熊猫”对此深有体会。6月19日,在南昌恒茂梦时代广场,她看到一名地推人员强行拦住一名女子的去路,直到女子生气斥责。“现在的地推人员太疯狂了,之前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看电影,被整得都晚点了。”“小熊猫”说。

  “小熊猫”的不愉快经历引起了众多网友共鸣。有网友表示,他曾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附近遇到了一名自称大学生的地推人员,对方不依不饶,俨然一副不答应就不走的架势。

  近期,准大学生小林(化名)短暂体验了类似地推人员的生活。他告诉记者,像小郑这样的多是第三方地推公司的兼职地推员,“大学生暑期实践”只是其用来接近目标的幌子。

  “一天收入几十元,完成任务后,每为一个App多拉一个新人,有5元左右的额外提成。”小林告诉记者。

  疯狂地推为哪般? 

  地推即地面推广,一种通过摆展、扫街等方式面对面推广产品的营销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礼品交换新用户名额,再用‘拉新’名额换取奖励。”曾做过地推工作的杨先生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的地推模式,在商圈、地铁站附近设立一个不超过10平方米的小摊,月租金在1万元左右,玩偶、杯子等小礼品直接从工厂拿货,每个成本在3元以内,专职地推员月收入在几千元至上万元之间,发展一个用户的成本在50元左右。而小郑等人通过“半欺骗半强制”的模式“拉新”,压缩了上述大量环节,成本更低。

  杨先生介绍,目前,某音极速版、某手极速版和某东一分购项目等是比较火的地推项目,他们提供的奖励每单在30元左右。

  记者发现,小郑介绍的名为“社牛挑战”的暑期实践活动是某网购软件的一分购项目。据介绍,该活动鼓励全民夺榜,用户可以邀请好友一起组队冲榜,邀请成功将获得现金奖励,受邀好友通过完成一分钱下单任务加入“战队”。每邀请一个新用户可获得最高22元的奖励,后续新用户消费也会为“战队”带来奖励。对于每期各榜单的前3名团队,队长可获得实物奖励,团队可获得现金红包奖励。每日邀请2000名以上新用户的优质推手,还可获得平台额外的合作机会。

  “不排除一些不厚道的第三方地推团队‘空手套白狼’,让地推员假装大学生,利用推广对象的善意‘薅羊毛’。”杨先生表示。

  律师:涉嫌侵犯他人多项权益 

  冒充大学生拦路“拉新”,未经同意擅自操作他人手机,利用欺骗性话术诱导推广对象参与活动,这些行为是否越过了法律红线?

  对此,泰和泰(南昌)律师事务所律师樊颖奇表示,上述行为可能涉嫌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地推人员强行拦路、拿走他人手机的行为,属于非法限制他人行动自由,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未经他人同意操作手机(如翻找通讯录、打开支付页面),涉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未经允许进一步获取用户手机号、社交账号等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

  “通过拦路、欺骗等方式让用户下载App,而用户扭头就删除了,这种‘拉新’模式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损害相关App的声誉。”杨先生表示。

  此外,还不排除部分不法分子假借地推的名义实施犯罪行为。今年2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小店分局破获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不法分子以地推为掩护,诱导群众扫码,骗取手机号、验证码等公民个人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注册各类社交账号或自媒体账号,之后再卖给商家赚取佣金。

  “外出遇到地推员纠缠,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拒绝,必要时可向商场安保人员或执法部门求助。”樊颖奇表示,地推人员通过推搡、拉扯等方式强行阻拦行人离开的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

  记者注意到,针对南昌各大商圈存在的不规范地推现象,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相继采取行动,加大巡查值守力度。“多数地推人员不存在摆摊设点或售卖货物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巡查整治难度较大,市民遇到类似情况时可向执法人员求助。”南昌市西湖区广润门街道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表示。(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王政 记者吴强)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