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再难也比吸毒强万倍”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6月30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6月14日6时30分,54岁的社区康复人员陈景安(化名)弓着背,将车斗里新鲜的荔枝和梨瓜码得整整齐齐,车斗一侧印有“安源区就业之家”的白色字样,这辆车是他前一天刚领到的帮扶物资。

“那时候,我真的不想活了,一头往墙上撞,是杜警官他们带我走出来的……”陈景安摸着额角的旧疤,向记者回忆道。

禁毒社工上门走访(图/龚辰欣)

经“发小”劝说染上毒瘾

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社区戒毒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里,存有陈景安的档案,档案里不仅记录着他的过往吸毒史和尿液检测次数,更藏着一段走出阴霾的轨迹。

“我们定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和走访谈话,督促陈景安接受检测,他一直都很配合。”该工作站工作人员吴于明告诉记者。如今,陈景安的3年康复期即将迎来尾声阶段。

回溯到1994的一个夏夜,陈景安的“发小”从广东打工归来,酒过三巡,在“发小”的再三劝说下,他吸食了海洛因。接连吸了一个月,陈景安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像是骨头里钻进了无数只虫子,啃咬着,浑身发抖。”

为获取毒资,陈景安走上了偷鸡摸狗的违法道路。1999年9月23日,陈景安被萍乡市公安局安源分局安源派出所民警抓获,送到萍乡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

然而,陈景安从戒毒所回归社会,昔日的“毒友”总会拉他继续吸毒。2009年,他轻信“用冰毒替代能戒毒”的说法,吸起了冰毒。

2017年,为积攒毒资,陈景安到学校里偷电脑、在工地上偷废铁,然后被送进萍乡市看守所。同年12月,妻子李娟(化名)因抢劫、盗窃罪被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9个月,儿子只能跟着陈景安的四妹生活,女儿则跟着陈景安的二姐。

在民警帮扶下戒毒获新生

陈景安从看守所出来后,又复吸了毒品。2021年,陈景安被萍乡市公安局安源分局强制隔离戒毒。戒毒的痛苦和对未来的绝望,让陈景安选择用头撞墙。“我不想活了,这辈子算是完了。”被绑在安全床上的陈景安如同行尸走肉,直到民警杜昆的出现。

“当时我在戒毒所工作,他是我的学员,我们就从日常谈心谈话入手,了解他的情况。”萍乡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杜昆说,还给他推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

“杜警官天天劝我,说看书能让我心静。慢慢地,我真的从书里看到了希望。”此后,陈景安每天看书写字、锻炼身体,思想也渐渐回到正常的状态。

2022年3月1日,陈景安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二姐和四妹,一封给女儿。在给女儿的信中,他反思自己的过往,表达了改过自新的决心。“爸现在回想起以前的所作所为,觉得很可笑,没有一点意义,就像是一场噩梦,现在梦终于醒了,爸知道怎么做了,爸一定会证明给你看的。”

除了为陈景安开展法治教育外,民警还帮其家庭渡过难关。

“我们为陈景安及其家庭成员特别是其未成年子女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和社区沟通,保留他的低保资格,以便家中未成年子女利益不受侵害。”萍乡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依法申办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让陈景安的子女每人每月领到1260元补贴。

同时,禁毒民警向检察机关协商,为每个孩子争取到3000元的司法救济金。“当时陈景安女儿在读高三,我们联系爱心单位为其解决中饭和晚饭,最终,她考上了二本院校。”杜昆说。

2022年,陈景安戒毒情况良好,经过诊断评估,对其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毒友”再次拉他去吸毒。“我说去买包槟榔,然后借机离开,我有老婆孩子要养,不能再走错路了。”这一次,陈景安展现出了不同往常的毅力。

根据禁毒法要求,2022年12月至2025年12月,陈景安接受社区戒毒。

“生活再难也比吸毒强万倍”

女儿在读大学、儿子在读小学,柴米油盐叠加学费开销,像座小山压在肩头。社区戒毒期间,陈景安辗转多地做零工,最后还是回了安源,想应聘保安,但因吸毒史被拒。

“他很诚恳和我说想当保安,我们也想给他机会。”2024年10月,杜昆和安源区“6·26”服务中心负责人一同为陈景安作担保。获得工作机会后,陈景安特别珍惜这份工作,因工作表现突出,还得到了公司主管的表扬。他甚至将穿保安制服的照片设为自己的微信头像:“这是我最骄傲的时候!”

不料,吸毒留下的后遗症逐渐显现。“走多了路,腿就会肿起来,像针扎一样,只能每天去医院打针治疗。”今年5月初,陈景安双腿筋络发炎,无法行走,最终不得不辞去保安工作。

保安暂时干不了,陈景安就想做点水果生意,但缺乏运输车辆,生意也难以开展。

就在他发愁的时候,杜昆和禁毒社工再次伸出援手。5月,杜昆帮其办理失业登记证明以及江西省就业创业证,向人社部门申请电动三轮车专供摆摊使用,还为其送来安全头盔。

6月13日,领到设备的陈景安开始摆摊卖水果,还在读小学的小阳也成了萍乡市公安局安源分局禁毒大队的帮扶对象。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小阳斜视,已为他申请补助。”安源区“6·26”服务中心禁毒社工张云介绍。今年1月,通过禁毒大队的信息对接,社工团队经综合评估后,筛选出符合“安暖相伴 源童筑梦”项目帮扶条件的未成年人小阳,正式邀请他加入素质训练营,为他提供入户陪伴、周末国学兴趣课堂、警营文化户外体验、实现微心愿等活动。

小阳的成长档案里记录着这样的暖心细节:5月9日的服务记录表显示“孩子微心愿为一双足球鞋”;6月7日项目结营仪式上,禁毒社工将崭新的球鞋送到小阳手中,帮他实现了在绿茵场开心奔跑的梦想。

“现在的我,跟以前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我终于明白了,生活再难,也比吸毒强万倍。”晨光中,陈景安的三轮车缓缓驶向摊位,车上的水果闪着新鲜的光泽,就像他崭新的人生。(黄甜甜 龚辰欣 记者程呈)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