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挑战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6月30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6月底的南昌,热浪与骤雨交替袭来。南昌市公安局反恐处突训练基地的靶场上,枪声与呐喊交织成密集的节奏:靶位前的身影刚显沉稳,转瞬已在障碍场疾跑翻越。这里,正是江西公安特警百名“尖兵”的备战现场——距离7月4日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开赛不足10天,他们深化“以赛促训、以训促建、以训促战”机制,正用日复一日的极限训练,全面提升公安特警队“硬实力”,向全国赛场发起冲击。

队伍风采(图/受访单位提供)
毫厘之间磨砺锋芒
据了解,这场全国赛事设政治理论、快速射击、解救人质等6个科目,全流程对标实战,考验特警“硬实力”。为应战,我省公安机关于5月组建2025年公安特警百名“尖兵”集训队,队员均经设区市选拔、全省比武层层筛选,是从体能、技能到战术全面过硬的精英。
其中,手枪实战快速射击科目,堪称“秒表上的较量”。南昌特警刘文康弓着腰,右手虎口抵着枪柄——刚冲刺完60米、翻越“人字高板”的他,衣服已经湿透,但瞄准镜里的“十字准星”必须稳如磐石,完成移动3个射击区、12个目标靶位的射击。全程需在1分钟内完成,容错率几乎为零。
他猛地扣动扳机,“砰”的一声,靶纸中心多了个孔洞。接触该项目仅一年的他,已凭稳定发挥拿下全省单项第一。“跑动后控枪稳不稳、扣扳机力度准不准,哪怕毫米偏差都可能失靶,只能靠长期积累的肌肉记忆和绝对的精神专注。”他指着训练笔记笑称,曾把瓶颈期的问题写满3张A4纸,“能站上全国赛场,底气来自日积月累的射击训练和反复及时的细节调整。”
狙击枪实战射击则是“精度的终极考验”:奔袭80米穿越复杂地形后,需用5种姿势对100米、120米、150米处的8个靶位射击,其中最远的靶标直径仅5厘米,堪比一枚硬币。为了最大程度上模拟新疆当地气候,狙击科目的训练场地从室内靶场搬到了室外,训练时间也调整到了正午。九江特警梁凌峰说:“在瞄准镜的视野里,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热浪,靶标看起来也跟着不规则地晃动,我们必须稳中求进,打好每一枪。”
勠力同心突破极限
相较于个人赛,团队赛对队员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追捕突击科目里,5名突击队员与1名无人机“飞手”组成的战斗单元,正演练“天眼定位-地面突进-空地协同”的立体救援体系:无人机要在狭窄空间内快速搜索20个区域,突击队员则需同步翻越障碍、依据实时侦查精准射击,最终完成“伤员”转移。
飞手的速度得跟队员突击节奏严丝合缝,才能最高效地完成比赛。“队员们速度过快会降低打靶精准度,我追不上速度就报不完数,快慢平衡才能有高效的团队节奏。”南昌特警的无人机飞手万皓逸操控着无人机贴墙飞行,反复训练手感。
在训练基地的模拟街区,有一处架设着高架梯、龙门墙、滚筒桥、水坑等各类大型障碍,这是极限越障科目的训练场地,该科目检验参赛队员们“高空索降-地面管网-水域突进”的三维作战能力,考验高强度下的极限体能素质。
5名队员跑完一趟下来,喘着粗气,纷纷躺进水坑来缓解高强度身体消耗带来的疲惫。其中,35岁的南昌特警李昀是队里的“老将”,起初与年轻队员合练时屡屡卡壳。“我们反复调整人员排序,根据个人优势分配谁先过障碍、谁殿后托举,终于找到最顺的节奏。”他记得一次力竭时差点脱手,“脑子里就一句话:掉下去,全队就完了。”正是这份团队合力,让他们在高强度训练中不断突破体能极限。
烈日依旧炙烤着训练场,不规则掩体后的枪声仍在响起,障碍场上的身影又一次冲线。历经百余个日夜的打磨,这群赣鄱“尖兵”已整装待发。7月的天山北麓,他们将带着江西特警的锐气与韧劲,在全国赛场书写属于他们的硬核答卷。(张文振 龚辰欣 记者程呈)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