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灯”照亮迷途少年归途

鹰潭市月湖区“明灯工作室”创新构建“1+3+N”立体帮教模式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6月23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当夜幕笼罩鹰潭市月湖区中兆嘉乐城,“明灯工作室”始终亮着鹅黄色暖光。透过玻璃外墙,能看到一些衣着新潮、发色亮眼的青少年。待他们离开时,先前张扬的神态逐渐收敛,步履间多了几分沉稳。每逢周末,这里便热闹起来,从室内传出的欢笑声与热烈讨论,悄然诉说着青少年的改变。

为筑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线,2024年11月,鹰潭市月湖区构建“平安办统筹牵头、公安具体实施、部门通力协作”工作机制,精心打造“明灯工作室”。历经半年多,这一帮扶管教体系已覆盖月湖区,6个工作站与17个工作点分布在月湖区各街道、学校,成功助力19名“问题少年”重返人生正轨。“明灯工作室”立体化、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引导模式,不仅照亮了迷途少年的成长之路,更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实践样本。

一份盒饭叩开信任之门

“在景区当NPC,表现出色的话,每月能挣2500元!”6月15日,确定暑期工岗位后,小贝(化名)迫不及待地奔赴上饶葛仙山景区,满心期待着正式上岗。

如今的小贝,黑色马尾搭配齐刘海,面容清秀,说起话来开朗大方。若不了解她的过往,很难将她与曾经的校园“大姐大”联系起来。

2023年7月中旬,14岁的小贝第一次和鹰潭市月湖区公安局特警支队月湖大队五中队中队长、“明灯工作室”负责人刘成接触。当时,她浑身散发着叛逆气息,一头亮眼的黄发、四肢的文身格外醒目。转变发生在第二次约谈。由于起床太晚,没吃早饭的小贝饥肠辘辘。快到中午,民警的工作餐被送到时,小贝的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刘成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默默将自己的盒饭推到她面前。

“就那次,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真诚,他们不是想打压我,而是真心想帮我。”小贝说起刘成时,喜欢嬉谑地称他为“刘sir”。

这盒看似普通的盒饭,蕴含着“情感破冰+精准干预”的帮教智慧。这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帮教方式,在2024年11月“明灯工作室”成立后,被进一步沿用和完善。

该工作室充分依托接处警记录与大数据研判,精准筛查出未升学初中生、单亲子女等“九类人员”,针对吸烟饮酒、脱管失管等十四种情形建立起动态台账。对“问题少年”,依据其问题严重程度,划分“红、黄、蓝”三级,对完全失控的青少年,送往阳光学校进行强化教育,对尚有引导可能的,纳入“四知一掌握”(知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现实表现、交友状况,掌握近期动态)的帮教体系,实施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帮扶。

一沓台账铺就求学之路

“我想读书,可中考分数不够,卫校又嫌弃我有‘前科’。”2024年,小贝的求学梦遭遇重重阻碍。

面对积极求变的小贝,刘成决定为她争取机会,与同事带着厚厚的台账,敲开鹰潭卫生学校有关领导的办公室门。从首次主动认错的谈话记录,到参与志愿者安保活动的影像资料,再到小贝写下的“不再混社会”保证书……这些翔实的材料,无声诉说着小贝的变化历程,最终打动校方,为她敞开了入学之门。

小贝的求学梦圆,是“明灯工作室”“一人一策”帮教机制的生动写照。针对每名青少年的不同情况,该工作室联动关工委、教体、卫健、团委、妇联等部门,整合学校、家庭等多方社会力量,构建起“1+3+N”立体帮教模式。从上学、就业到就医,精准对接帮教对象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助力他们重归家庭、融入社会、接受教育。数据显示,“明灯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有19名“问题少年”成功转化。

5月20日,鹰潭卫生学校出具的一份在校表现,证实了小贝成功实现从“问题少年”到“合格中职生”的转变。

“以前觉得混社会很酷,现在才明白,踏实读书才是真正的本事。”如今的小贝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3年后考取护士资格证,并争取考上大专院校。

在小贝的转变之路上,鹰潭卫生学校“明灯工作点”功不可没。老师们凭借专业的人生规划指导,帮助小贝实现思想的跨越,从单纯的“打工谋生”思维,转向更具长远眼光的“职业发展”规划。

自月湖区“明灯”工作体系建立以来,已建成6个街道(社区)工作站与17个工作点,每个站点均组建了专业的帮教专班。(记者刘俊辰)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