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犬奇兵”是这样炼成的

探秘南昌消防勇夺全省消防搜救犬技术大比武“六连冠”之路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6月19日     |    制作:  贾辛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搜!”随着训导员何云长的一声令下,一道棕色身影如离弦之箭冲向废墟,搜救犬“赐牛”越过层层残垣,在废墟中仔细搜寻着“目标”。这是我省消防救援队伍搜救犬技术大比武竞赛的精彩瞬间。

6月4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第六届搜救犬技术大比武竞赛在宜春市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搜救犬站夺得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据悉,这是南昌消防在此类竞技项目上连续六次荣获“桂冠”,在荣耀的背后,是训导员和搜救犬们“人犬合一”的经验默契,也是他们无数个日夜辛勤付出和努力。

携犬前进

“人犬合一” 默契十足

6月5日,33℃。

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队训练基地训练场上骄阳似火,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搜救犬站训导员何云长、王芝伟带着搜救犬“赐牛”和“未来”走上赛道,准备开始废墟搜救项目的竞技。

据悉,废墟搜救项目需要训导员携犬沿规定路线行进1公里,在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模拟废墟场地作业,在有衣服、被褥、 鞋、食物等干扰物的情况下,准确定位4名“被困人员”的位置。

“这个比赛项目真正模拟地震、坍塌等灾害救援,对犬和人的体能、技能、默契度来说,都是考验。”何云长向记者介绍,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消防车辆、装备器材没有办法前行的情况下,训导员和犬需要极速徒步至灾害现场,这对体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废墟搜救是一个双人、双犬协同作业的竞技项目,搜寻作业一开始,何云长和王芝伟带着各自的犬只在不同的区域开始搜寻。

“搜!”铁网围出的废墟场在烈日下泛着灰白,33℃的高温把水泥块晒得发烫。“赐牛”在起点线后绷成满弓,湿润的鼻头在热浪里颤动,听到何云长发出“去”的口令,它迅速冲了出去,在坍塌的预制板前开始搜寻。

不到20秒,“赐牛”就成功定位到一名“被困人员”,开始用吠叫向何云长示意。于是,何云长迅速跑至示警位置放置标识物,放置完毕后,携犬返回指挥区继续指挥“赐牛”搜索第二名“被困人员”。

或许是赛场气味复杂、温度过热,“赐牛”搜寻完第一名“被困人员”后,就在一块混凝土板后面陷入了“死循环”,一直围绕着同一个点位转圈,没有示警。

“我当时看到这个情况,心里虽然着急,但我始终相信赐牛的能力。”何云长介绍,“赐牛”今年9岁,是废墟搜寻项目的一名“老将”,曾多次代表南昌参加全省搜救犬比武竞赛。

发现不对劲后,何云长立即向王芝伟示意,让“赐牛”和“未来”更换搜寻区域。没一会儿,“赐牛”就在4号场地某根断裂的承重柱前骤然静止,吠叫示警成功搜寻到另一名“被困人员”。

最终,在“赐牛”和“未来”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搜寻出4名“被困人员”。南昌消防代表队以7分28秒的优异成绩,成功夺得了废墟搜寻项目第一的好成绩。

搜救犬“未来”在废墟搜寻被困目标

白天实训 夜间研讨

“‘六连冠’对我们来说,是激励,也是前行的动力。”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搜救犬站站长罗青介绍。

据悉,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是江西最早成立搜救犬站的支队,随着时间的推移,站内大多数的搜救犬年龄较大,和其他支队搜救犬“新鲜血液”相比,它们在赛场上的状态已不再巅峰。加之,此次比赛只有3个团体项目、一个单人项目,项目操作精准度要求高,对参赛队伍能力要求也更高。

面对这样的情况,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搜救犬站为确保集训工作高效推进,他们实行“白天实训、夜间研讨”模式,每日操课前明确训练目标,晚间通过观看训练视频,分析、深化训练效果。同时,面对犬只年龄偏大、搜索科目体力不足等劣势,特别是遭遇参训队员伤痛等问题,他们仍坚守一线,积极应对挑战,坚持完成训练任务。

其间,搜救犬站组织11名队员前往宜春,开展了8天的场地熟悉训练。针对气温渐渐升高的情况,队员们科学调整训练时间,充分利用早晚时段开展室外训练。

尽管已避免高温训练给搜救犬们带来的影响,但在赛前两天,还是出现了意外情况。训导员张孙东介绍:“野外搜救作业,需要我背着‘猎鹰’先跑500米,再在不小于1万平方米的场地上搜寻。长时间高温训练,让‘猎鹰’出现肠胃炎症状,整天都没有精神。”

这让张孙东赛前更加紧张,他整天和“猎鹰”待在一块,带它看病治疗、照顾喂药。作为一条参加过全国搜救犬比武竞赛的功勋犬,“猎鹰”已经有9岁半的高龄,这是它最后一次参加比武竞技。张孙东说:“我想让它光荣退役,在赛场上不留遗憾。”

好在,张孙东和“猎鹰”扛住了压力,经过治疗,在赛前都恢复了状态。6月5日,张孙东和“猎鹰”走上了退役前“最后的战场”。

最终,“猎鹰”用时7分34秒,成功找出2名“被困群众”,以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完成了它“犬生”竞技赛场上的最后谢幕。

临时换犬 针对训练

参加箱体搜救项目的是1岁半的新犬“总裁”,第一次上“战场”,“总裁”显得十分兴奋。

“这个年龄的犬,就像四五岁的小孩子,非常活泼。所以,最难的是锻炼它的稳定性和耐心。”训导员朱建闻介绍,备赛的时候临时换犬,让他带着“总裁”开始练箱体搜救项目,而他常年驯养的功勋犬“猎鹰”,则跟着队友张孙东练“野外搜救”项目。

临时换犬,让两人训练的时候意外不断。“总裁”在训练的时候过于兴奋、好动,经常出现错报、假报的情况;“猎鹰”则几乎不听张孙东指挥,每次训练时候就在一旁不动弹,反而对训练场另一端朱建闻的声音十分敏感。

张孙东介绍,他备赛的时候每天都和“猎鹰”待在一块培养感情,给它喂食、洗澡,陪它玩耍,慢慢地“猎鹰”熟悉了张孙东的声音气息,见到张孙东就会翘起尾巴,一直黏在他身上蹭来蹭去。

和“猎鹰”不同,比它小半岁的“赐牛”面对训练,喜欢耍“小聪明”。由于“赐牛”上任训导员退出消防救援队伍,所以从3月份备赛开始,便由何云长带着“赐牛”一起备赛。

9岁的“赐牛”和“猎鹰”一样,属于老年犬,虽然经验丰富,但年龄较大,相当于人类的60多岁。

而在废墟搜寻之前,要求训导员携犬跑1000米,这对37岁的何云长和“赐牛”而言,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时候刚开始跑完1000米,“赐牛”就累瘫在一旁,选择罢工,不服从指挥,训练时一直出现错报、假报的情况,何云长说:“‘赐牛’是故意错报、假报,只为了能提早收工。”

何云长为了训练“赐牛”,便随机设定训练的时长和方式,让它“摸不着头脑”。只要“赐牛”摸不清楚训练规律,就不敢“耍小聪明”躲懒,这样也能训练它面对各种意外突发情况的临场应变能力。

以老带新 言传身教

对于第一次参加全省消防搜救犬比武竞赛的王芝伟来说,废墟搜救是他从来没有经历的全新参赛项目。作为一个“新手”,备赛阶段,站里就决定让何云长带着他一起训练。

为了增强搭档之间的默契,在训练的时候,队里特意把王芝伟和何云长分到一个寝室。队员们没事就会在一起自发分享训练经验,结合每只搜救犬的特点和每位队员的专长,共同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总结出许多实用训练方法,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提升训练水平。

5月22日,南昌消防代表队在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队训练基地举行模拟比赛。由于天气比较热,王芝伟带着“未来”刚上场,“未来”就突然跳出赛场,拒绝服从指令。

“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想走出指挥区域,把‘未来’牵回来。”王芝伟事后十分懊恼,因为根据比赛规则,赛中触碰犬只属于犯规行为,无论犬只比赛过程表现得多优秀,都只能记0分。

“模拟过程中,出了问题是好事,如果不出问题就不知道哪里会有问题。”何云长安慰王芝伟说道。为了提高王芝伟临场应变能力,何云长开始给他在宿舍“开小灶”,模拟赛场上大罢工、假报、跳出赛场等各种可能突发情况,让王芝伟去思考解答,让他把各种突发情况牢记在心,缓解赛场紧张的情况。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最终,南昌消防搜救犬站全体参训队员凭借顽强毅力与不懈努力,废墟搜救科目斩获单项第一,野外搜救科目获得单项第三,箱体搜救取得单项第三,最终拿下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李柴薇 首席记者胡榕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