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头盔革命”守护平安出行
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青原大队南苑中队指导员郑天宝坚守岗位显担当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4月29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站好护学岗

“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是郑天宝对自己的要求。
郑天宝,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青原大队南苑中队指导员。在他的带领下,南苑中队辖区头盔佩戴率从70%提升至85%以上,收到群众锦旗15面、感谢信20余封。4月15日,记者来到该大队实地探访,见证这位80后民警用专业与温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出招整治不戴头盔
中等个头,身材匀称,见到郑天宝时,他刚参加完辖区即将开展的车展协调会议。郑天宝说话慢条斯理,谈到2022年调至南苑中队的场景,他的表情变得略微严肃。
当时,一则通报让郑天宝寝食难安:南苑中队辖区头盔佩戴率仅为70%。“罚款不是目的,关键要让群众养成习惯。”郑天宝开始了他的“头盔革命”。
郑天宝带领中队民警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开展调研,发现群众不戴头盔主要有三个原因:安全意识淡薄、头盔携带不便、夏季佩戴闷热,且不戴头盔群体主要集中在安全意识薄弱的老人和追求便捷的学生等。这些人的活动轨迹往往集中在人流量大的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学校周边,且违规行为多发生在平峰时段。
针对这些问题,郑天宝设置“柔性执法”过渡期,对未戴头盔者采取警示教育代替处罚;并联合商家开展“买电动自行车送头盔”活动。同时,郑天宝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增加警力,配备喊话器进行实时劝导,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异化劝导方式,并在主要路口进行非现场执法设备抓拍。此外,还组织民警在辖区休闲广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播放交通事故案例,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持续努力,辖区头盔佩戴率2024年稳步提升至85%以上。2024年,中队共查处二、三轮车违法5200余起,但涉及头盔的违法数量明显下降。
连夜锁定肇事逃逸车
1月10日,南苑中队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交通事故伤者家属送来的锦旗和亲手写的感谢信。时间回到2024年6月,吉安市青原区发生一起致人重伤的交通事故。郑天宝在事故处理中展现的专业与温情,让伤者家属铭记于心。
“民警处理事故公正廉洁,挽救了我妹妹的生命。”伤者家属曾某某在感谢信中写道。当时,郑天宝耐心倾听家属的诉求和担忧,主动帮助协调赔偿事宜,用实际行动解决了伤者家庭的实际困难。这样的暖心执法,在郑天宝的工作中已成常态。
2023年4月18日,吉安遭遇强降雨,青原大道铁路桥段积水严重。郑天宝带领队员在积水中连续工作4小时,救助受困车辆12台,找回被雨水冲掉的车牌12块。当最后一名受困群众安全离开时,他的双脚已经泡得发白。
在事故处理方面,郑天宝更是行家里手。2022年12月31日晚,一起无牌宝马车逃逸案考验着民警的专业能力。郑天宝凭借刑事技术专业背景,带领队员连夜排查,终于在次日1时许锁定肇事车辆。“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破案关键。”郑天宝告诉记者。
创新管理“有法”
“民警的护学岗不是摆样子,真正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吉安市青原区实验小学负责人动情地说。2024年10月19日下午,该校给南苑中队送来一面锦旗,锦旗上“守护校园平安 铸就安全之盾”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
原来,针对实验小学每天早晚高峰时段校门口的交通压力大的问题,郑天宝创新推出“家校警”三位一体护学模式:要求学生将骑行车辆统一停放在指定位置,由学校负责人和民警一同管理督促;学校和家长教育引导学生骑行电动自行车时遵守交通规则;让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骑行承诺书,收集学生所骑乘车辆的相关信息,并实时监测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这一模式让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焕然一新。
“郑指导员的‘四看四查’工作法特别实用。”中队的年轻民警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他研发的《酒驾查处安全防护》微课程,系统总结了查处酒驾的安全要点和规范流程,被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优秀课程并在全市推广。2024年,中队共查处酒驾170余起,未发生一起执法安全事故。
针对辖区货运车辆管理难题,郑天宝率先成立货车管理专班,通过“每日一巡查、每周一警示、每月一分析”的方式,对货运企业和驾驶员落实严格管理。今年以来,辖区未发生大货车亡人事故。
在该大队大队长黄俊眼中,郑天宝像“老黄牛”一样兢兢业业。同事陈桂芳告诉记者,看到郑天宝以身作则,在路面认真执勤,自己自然而然也会受他影响。
近年来,郑天宝先后获得“吉安市创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吉安市交通秩序执法能手”、吉安市“第三届警界风云人物”等称号。但对他来说,最大的荣誉莫过于群众的肯定。(文/图 赣法云·新法治报 记者黄婉琼)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