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擦亮红色司法品牌
萍乡市项目化打造法治文化建设新模式 “法德共建”赋能社会治理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4月25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4月19日,正值周末,不少游客来到萍乡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
4月10日,由江西省委政法委宣传处等联合举办的“赣法云·走基层”第三期采风团走进位于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五陂人民法庭的法院初心文化基地进行采风。
全国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和全省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院初心文化基地的挂牌,是该市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
近年来,萍乡市聚力破解法治文化建设短板问题,发力项目推进,融合“法德共建”,形成以优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示范引领,多点开“法”的法治阵地链,全市上下“重法厚德”氛围更加浓厚,百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不断增强。

市民体验“无人律所”
探索“红色+法治”普法模式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1923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裁判委员会正式成立。裁判委员会提出“秉息事宁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司法性质机构雏形,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司法工作的历史先河。
近年来,萍乡市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探索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推进红色法治文化建设。该市下发《关于征集萍乡红色法治文化相关线索的通知》,同时联合市文广新旅局、史志研究室梳理出全市革命遗址遗迹66个,挖掘其蕴含的丰富法治精神。
萍乡市积极探索“红色+法治”的普法新思维、新模式,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相结合,打造一批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了红色资源与法治元素有机融合。
为了让红色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在五陂人民法庭挂牌成立全省首家红色资源审判庭。在萍乡市,涉红色资源案件均由安源法院红色资源审判庭集中审理。
在国家级和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引领下,统筹整合“安源工运之路”“秋收起义之路”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红色路线,在全市摸排26个红色底蕴深厚的村庄,着力资源整合,探索打造红色法治名村。如今,26个红色名村全部纳入各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已成为全市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红色法治文化阵地的基础上,该市还推动“红色法治+旅游”,注重连片推动红色名村村庄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不断深化红色法治文化体验,充分发挥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功能,开展“红色法治游学营”活动。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红色司法萍乡品牌被持续擦亮。

市民购买普法咖啡
打造红色法治文化品牌
约法三章(阳光青提柠檬美式)、两袖清风(风味经典拿铁)、铁面无私(纯萃燕麦拿铁)、执法不阿(卡布奇诺)……4月17日,在萍乡市湘东区,由湘东区司法局“研制”推出的“普法咖啡”饮品深受市民的喜爱,不少市民来到“点餐台”点餐。
一杯懂普法的咖啡,带市民体验不一样的“法”式浪漫。
“普法咖啡真的很‘CITY’。”
“第一次见你们这种普法形式,非常有趣,为你们点赞!”
在湘东区法治主题街区,创新推出了“普法咖啡店”与“反诈奶茶店”,将法律知识与咖啡文化、反诈宣传结合。店内设有普法拍照打卡框、周边产品定制,并推出法治主题饮品菜单。同时,还设立法律读书角,免费提供宪法、民法典等各类法律知识读本,打造“边饮边学”特色普法空间。
湘东区创新打造法治文化街区,形成覆盖广、形式新、互动强的普法矩阵。民法典步道、“有法帮你”法律服务驿站(即“无人律所”)、法治“跳房子”“传声筒”等互动设施,“沉浸式”普法模式带给市民可感知、可参与的法治体验。
近年来,萍乡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法治建设项目,融法于景、润物无声,有效提升阵地利用率,扩大阵地辐射面。
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该市将各县区内法治阵地串联成片,开发法治文化路线,形成覆盖全市,集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
截至目前,该市已经建立了湘东区法治文化街区、“法治庭院”“幸福小道”普法长廊及安源区凤凰街法治文化圈、芦溪县宪法主题公园、上栗县栗江法纪文化景观带等法治文化阵地,阵地突出“法在景中、法融于景”的效果,成为萍乡法治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当艺术之美与法治之光交相辉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正伴着春天的旋律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该市持续深化“文艺+普法”创新实践,法治文艺高品质输出。
以甘祖昌将军、龚全珍老阿姨感人事迹为题材,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摄制,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32集电视连续剧《初心》。先后策划并组织拍摄了根据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老阿姨》和以萍乡禁毒志愿者、中国好人段华胜义务帮教事迹为原型题材的电影《带你归家》。编撰、出版了《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萍乡红土地上的经典革命故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新论》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书籍。
该市还将法治文化融入楹联、剪纸、春锣、皮影戏等传统本土艺术形式,制作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萍乡春锣·带你学习民法典》《皮影戏说信访工作条例》等一批优秀普法文艺节目。
“法德并举”培养“法律明白人”
“老绍,谢谢你!两年半了,没有你,我都拿不到这笔赔偿款!”4月18日,芦溪县宣风镇排楼村村民章某,如愿以偿从安义县一铝业公司负责人手中拿到8万多元工伤赔偿款,章某激动地拉着老绍的手,连声道谢。
老绍名叫阳昌绍,是芦溪县宣风镇珠亭村“法律明白人”及“老绍之家”调解工作室创始人。从事“法律明白人”调解工作20年来,阳昌绍先后获得“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中国好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司法部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全省道德模范”“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十大法治人物”“全省人民调解专家”等荣誉。
“老绍之家”是该市融合“法德共建”,打造“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特色品牌的成功典范。
该市全面铺开“法德讲堂”建设,共打造“法德讲堂”500余家。法德文化广场、法德共建村居、法德共建校园已成为普法品牌阵地,“重法厚德、法德并举”氛围浓厚。
该市打造湘东“法律明白人”四化建设融入社会治理综合体助力基层治理新模式,建立老绍之家、段华胜工作室、“情理法”工作室等多个地方特色的平安品牌。同时持续加大法治保障,着力构建“一公里法治服务圈、半小时法律援助圈”,打造了安源区法院家事审判庭、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法治惠民品牌,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0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00余件,让法治保障浸润萍城百姓生活每个角落,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更好地服务这一特殊群体,维护保障好其合法权益,萍乡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扩面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广安源区“零工驿站”经验做法,面向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和社会零散务工人员开展普法宣传,市县两级共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联合调解中心6个,各县(区)因地制宜设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站15个。
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明白人”这个特殊群体中,“法律明白人”骨干温建冬的故事口口相传。2024年8月29日,温建冬协助江西和湖北两地警方将一名骗取群众48万元的诈骗嫌犯抓获。温建冬获得“新锋网约车司机”“公益榜样”称号。
像温建冬一样,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力军。 (文/图 谭丽珍 许玉师 黄建华)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