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众需要,我就竭尽全力”
金溪县公安局石门派出所调解员黄德峰用心用情化解“千家结”
来源: 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 | 日期: 2025年04月16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树是公共资源,怎么可以随便买卖?”3月27日,在金溪县公安局石门派出所调解室里,石门派出所调解员黄德峰对电话那头的人说。原来,有人看中了几棵长得不错的树,想出高价买走。
这是黄德峰日常工作的场景。23年的基层经历,见证了他从青涩到成熟。其中18年,他扎根金溪县石门乡,用脚步丈量这里的土地,调解了1800余起矛盾纠纷。
“春雷般的嗓门,春风般的心肠。”金溪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杨美文这样评价他。

“脚底板下才能摸准实情”
2002年,黄德峰被分配到金溪县公安局左坊派出所,一干就是5年。2007年10月,41岁的黄德峰来到金溪县公安局石门派出所,成为一名调解员。
金溪县石门乡地域广阔,1.5万人散落在各个村落。面对复杂的地形和分散的人口,在短短三个月内,黄德峰的足迹就遍布石门乡每一个角落。如今,他脑中装着石门乡的“民情图”。
初见黄德峰,黝黑的皮肤,敦实的身材,说话嗓门大,像一个邻家大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却在石门乡这片土地上赢得了群众信赖。
2024年,石门乡下庄窑沙场重启采砂作业,当地农用车司机与某砂石承包公司因车辆规格、运费核算、款项支付等问题屡次发生纠纷。同时,当地农用车司机与外地运输司机因作业排队、会车磕碰等多次发生摩擦。
沙场运行前三个月,黄德峰几乎每天都接到当地农用车司机和某砂石承包公司的电话。一有问题,黄德峰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合同、核算运输单号、施划分流标线……他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用情、用理、用法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
黄德峰的调解室不设围墙。农忙时,他挽起裤腿下田,边帮农户插秧,边与他们拉家常;赶集日,他蹲在集市角落,听商贩讲“生意经”。
他说:“光坐办公室做不好工作,脚底板下才能摸准实情。”
“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办”
在石门乡,黄德峰用智慧和耐心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不少群众遇到难事总是先想到黄德峰,他是群众心中的“自家人”。而黄德峰不负群众的信任,总是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8年,郑某在石门乡石门村买了一套房子,房子附带了一块菜地。由于菜地一直闲置着,郑某便把菜地交给邻居打理,想着等自己有空了再收回。后来,邻居把房子卖给了熊某,顺带把郑某那块闲置的菜地“送”了过去。一天,郑某突然想起那块菜地,于是找到熊某。
可熊某一听就急了:“当初买房的时候,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菜地属于我的。”郑某回应:“我当初买房子的时候,房子附带了一块菜地,只是把它交给邻居打理,又没说送给邻居。”
熊某和郑某因为菜地归属权争执了一年多,当地各级干部和民警都调解过,但均未果。之后,黄德峰接手了这起纠纷。他先是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然后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黄德峰多次调解下,最终两人决定共同使用这块菜地。至此,这起持续了一年多的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黄德峰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母舅”。2022年,黄德峰获评金溪县公安局“先进个人”。2024年,他被评为抚州市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
面对赞誉,黄德峰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办。”
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2年,几名工人来到石门乡芦河渠五河治理防洪工程的工地上讨要拖欠的工钱,并围堵施工设备,施工方某建设公司紧急报警。
黄德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工人声称被拖欠了工钱,施工方却咬定“从未直接雇用这些人”。
黄德峰和民警一起调查发现,该公司将工程转包给了第三方承包商,并支付了部分工程款。第三方承包商雇佣工人施工,因施工不合格没有拿到后期的工程款,工人的工钱因此被拖欠。
了解相关情况后,黄德峰立即组织三方协商。经过协商,各方达成一致:由该公司从未结算的后期工程款中支付施工人员的工钱等费用,总计147万元。此后3个月,黄德峰紧盯工钱发放进度,直至工人悉数领到工钱。“老黄,多亏了你,我们终于拿到了工钱。”一名工人激动地说。
当记者问起黄德峰,与20多年前相比,现在化解矛盾纠纷有什么不同时,他眼里透着些许无奈:“以前我脾气直,遇到不讲理的‘硬碰硬’,直接把道理讲清楚。现在不一样了,遇到问题,我更有耐心,为当事人释法说理。”
23年来,黄德峰用心用情化解“千家结”、温暖群众心。
黄德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还带出了多名徒弟。从跟着黄德峰入户走访,到如今独当一面,这些徒弟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如今,59岁的黄德峰仍坚持每天走访。“只要群众需要,我就竭尽全力。”黄德峰如是说。(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吴子懿 傅斯瑶 记者王晓明)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