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英雄之火 铸善举根基
赣州市不断开创见义勇为工作新局面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5年04月09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赣南大地,正气升腾。从寒江救人的基层干部,到火场逆行的公安辅警;从社区矫正人员的转身一跃,到4名群众与民警的生死接力……一幕幕凡人壮举正绘就新时代红色热土的道德图景。近年来,赣州市积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工作格局,推动见义勇为与平安赣州建设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让“德者有得、勇者有荣”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2024年全市涌现见义勇为先进典型48人。
淬火成钢
他们以平凡之躯行英雄之举
2024年2月25日,安远县天心镇干部赖宇亮、曾金旺、唐瑞在圩镇进行消防安全排查时听到河岸传来嘈杂声,他们3人跑到河岸,发现河里有个女孩在挣扎,3人不顾天气严寒果断下河救人,携手将女孩拉回岸边。
2024年3月26日,会昌县月亮湾滨江新城小区附近的一家饭店着火,在附近早餐店吃早餐的会昌县公安局辅警邓云毫不犹豫地借了1罐灭火器,拔腿冲向着火店铺,五进五出火场,最后他成功将火扑灭。
2024年6月28日,全南县寿梅路一民房着火,正在散步的社区矫正对象缪石明恰巧途经此处,在不知是否有人员被困的情况下,勇闯火海从5楼背负一名八旬老人逃生,烟熏火燎间完成自我救赎。
2024年7月15日,赣州市赣县区湖江镇一辆轿车滑入赣江,车内两名男孩被困。赣州市赣县区公安局湖江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利用救生圈和救援绳索固定被困儿童,救援人员与杨功星、伍小平、陈思亮、陈大飞等4名群众在岸上合力拉拽,从激流中救回两名男孩。
总有一种抉择,发生在危难之际;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近年来,赣州市见义勇为良好风尚得到推崇,社会正能量更加充盈,凡人善举层出不穷,一大批感人事迹被广为传颂。见义勇为者,常以平凡之躯行英雄之举。在我们身边,总能闪现一些令人动容的平凡身影。他们可能是公交司机、外卖骑手,可能是消防人员、退役军人……他们来自不同职业,奋斗在不同行业。关键时刻,他们总会奋不顾身,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危急关头,他们总是坚守正义,临危不惧,化险为夷。2024年,赣州市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个人48人,其中市级表彰6人,县级表彰42人。
制度护航
他们让见义勇为英雄勇毅前行
2025年1月16日,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赖正文到信丰县分别走访慰问了“江西省见义勇为分子”邹洁、“全国见义勇为先进模范”曾庆香遗属杨素兰,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他表示,要全力当好见义勇为的坚实后盾,全面落实见义勇为优抚政策措施,让赣州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不断涌现。
赣州市广泛开展见义勇为宣传,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推动形成崇尚见义勇为、支持见义勇为、敢于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
2024年12月26日,赣州市见义勇为基金理事会秘书长一行到大余县余东街社区走访慰问“大余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方世灵,详细了解其身体、工作和家庭情况,并高度赞扬其见义勇为举动,送上慰问金。
善举背后是强大的制度保障。2022年,赣州市出台《赣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建立村(社区)—县(市、区)—市三级发现机制,确保善行“不漏报”。同时,该市明确全市见义勇为事迹市级表彰奖金不低于2万元,致残者不低于5万元,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不低于10万元,并构建见义勇为人员医疗绿色通道、法律援助、就业安置、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多方保障。这一项项举措,为见义勇为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流血流汗不流泪。
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从赣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了解到,赣州市今年还将继续做好生活困难见义勇为人员医疗救助、见义勇为致残人员抚恤待遇评定、节日慰问等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解决基层见义勇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不断在保障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上下功夫,完善权益保障、抚恤救助政策,旗帜鲜明地为见义勇为人员鼓气撑腰。(连永成 全媒体记者陈佳)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