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可进“站” 专家为你“诊疗”
浮梁县“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探索县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5年02月28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调解劳动争议(图/受访单位提供)
在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的当下,浮梁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机制,成功走出一条“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县域社会治理新路子。运行近一年来,该中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8%。
“门诊式”一站解纷
浮梁县“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宛如一个综合性矛盾“诊疗站”,汇聚了多方专业力量。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常驻于此,“志明工作室”“无人律所”及律师工作室等社会专业资源也纷纷入驻,为群众免费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过去,群众面临矛盾纠纷时,常常在各部门间来回奔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今,“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日常“坐诊”、预约“就诊”、集体“会诊”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群众能够在一个地方解决多种问题。
自2022年起,鲁某为郑某的饭店供应蔬菜。然而,郑某停止经营饭店后,近2万元的蔬菜款却一直拖欠未付。多次催收无果后,鲁某来到“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寻求帮助。两天后,双方就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这一“门诊式”的解纷流程,让困扰鲁某许久的欠款纠纷迅速得到解决。
调解非终点,“诉前调解+调后回访”的闭环管理模式,让每一个调解案件都有专人跟进。运行近一年来,中心有效登记事件完结归档73份,累计回访得到确切答复38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确保了调解的质量,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真正做到让群众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破解劳动纠纷难题
工伤和企业裁员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维权成本较高,单一部门进行调解,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浮梁县“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进行了大胆探索。中心整合县域劳资领域仲裁资源,打破了过去劳动仲裁一家包办的局面,创新运用“仲裁+法院”“人社+司法”的诉调对接机制,将劳动纠纷的受理、调处、解决集中在一处,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53岁的戴某和“80后”小万夫妇便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戴某因工伤与企业产生纠纷,小万夫妇则因企业裁员面临经济补偿金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劳动纠纷,“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启动多方联调联处机制。在处理戴某的案件时,中心紧密协调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与浮梁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迅速对接涉案企业,通过庭前调解,成功为戴某争取到3.3万元的工伤赔偿金。同样,小万夫妇也顺利拿到3万元的经济补偿。
对于“访调诉”中心难以化解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浮梁县建立了更高层级的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领导包案督办等方式,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力量和资源,实施专班专责、联动攻坚的化解模式。自中心运行以来,已有6起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处置,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
矛盾纠纷的解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后处理,更要注重源头预防和基层治理的全面升级。为此,中心规范完善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县域多部门全面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针对一些暂不具备就地化解条件的问题,中心制定了“常驻+随驻”机制。以住建局、城管局等6家矛盾多发、易发单位作为常驻单位,教体局、民政局、交通运输等27家单位作为随驻单位。一旦中心“吹哨”,相关部门迅速“报到”,协同解决群众的难题。
2024年12月18日,城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某小区地下室有流浪人员占道安家。网格员上报后,“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立即受理并“吹哨”。浮梁县民政局、浮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城市社区管委会等部门工作人员迅速响应,联合前往现场查看。
“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各部门对袁某开展民政救助帮扶。同时,还组织人员对小区地下室进行清扫整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袁某被顺利护送回原籍并得到妥善安置,小区地下室也恢复了整洁通畅。
城市社区管委会副主任吴伟涛感慨地说:“过去这类事件常常因为权责不清而难以解决,现在‘吹哨报到’机制构建了清晰的责任闭环体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让多元主体能够协同攻坚,精准破解基层治理中的复杂难题。”自这一机制实施以来,“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累计“吹哨”10余次,成功协调化解了多起基层治理难题,形成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余卓恒 实习生邓雅雯 全媒体记者曾若晨)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