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春天里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5年02月21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编者按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新法治报的记者踏上了“新春走基层” 之路……他们穿梭于城市街巷、乡村田野,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聆听故事,用文字记录下基层的点点滴滴。其中,有基层减负的生动实践,有一线政法人对工作岗位的持续坚守,也有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进一线,品味“走在春天里”的魅力。(邓艺辉)
手机相册
□王政 (新闻中心)
初次和胥志文见面,是在万载县鹅峰乡严坑村的村口。这位声音洪亮、走路带风的年轻村支书,汽车后备厢里常年放着一双沾泥的雨鞋。“平时太忙都忘记洗洗了。”胥志文有些不好意思。
村里过去一年确实“忙”,一年内落地了5个新农村项目,还引进了好几家企业,这些都是村干部们一次次出门“跑”回来的。2023年,万载县探索建立村级组织减负机制,甩掉了“文山会海”后,村里的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用胥志文的话说,“在办公室开会少了,但和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开会’的时间多了。”
为保障村民们过个好年,胥志文早早开始了年前安全宣传和消防设施检查。他在新引进的工厂里与村民聊收入;在百合田边蹲着讨论百合球的生长;在贫困户的门前,老人握紧胥志文的手,招呼着“留下吃顿晚饭”……这些细节拼凑出过去一年村干部们工作的剪影。跟胥志文出门的这一路上,我也看到了减负后的另一种忙碌:如何利用闲置校舍和土地吸引包装厂、百合种植基地落户,帮助村民在家门口月入四千;如何为建设一段500米的护栏反复协调,守护村民出行安全;如何与村民沟通新农村建设方案,让村居焕然一新……胥志文的手机相册里如今少了许多“留痕”的工作照,却多了新农村项目落地时,夕阳给白墙染色的风光照。当考核的标尺从“痕迹”转向“实绩”,村干部们不再被困在表格里,而是将脚印留在招商路上、项目现场、村民家中。
当天傍晚,跟随胥志文行走在严坑村的乡道上,继续听着他介绍来年引进新产业的畅想,我看到的不仅是村支书忙碌的身影,更是一个村庄“轻装上阵”后焕发的活力。
巡回审判
□王白如 (江西法检新闻部)
春节前的庐山,比暑期要安静许多,尤其是还未下雪的庐山。
庐山上的牯岭人民法庭有位庭长姓黄,我正好跟他约了做人物采访,并询问他最近有无案子开庭,我可以跟着做一期“新春走基层”专栏采访。黄庭长说,正好有一个非法狩猎的案子,他打算开展巡回审判。1月23日下午,我便随他一起上了庐山。
庐山上游客不多,黄庭长提前把庭审现场选在了一段风景区,还邀请了当地的餐饮店老板及社区工作人员前来旁听。很快,伴着涓涓细流,法槌就在山林间敲响。这里的生态很好,山间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当地还有三道传统美味:石鸡、石鱼、石耳,俗称“三石宴”。在石鸡被列为保护动物后,餐桌上的石鸡不再从山间捕获,而变为人工养殖。两名被告人都是厨师,不怎么懂法,相互约好去山上捕捉石鸡解馋,因此踩了法律的红线。
庭审期间,来往的车辆不时穿梭而过。庭审现场吸引了车上乘客的目光,两名被告人惭愧地低下了头,当庭宣读了自己的悔悟感言。
采访回来后的第三天,一场雪在庐山纷纷而下,黄庭长给我留言:“有空再来赏雪。”
“胡毅”们
□周浔 (地市新闻部)
“村东头老汪家儿子在外地打工回来了,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陌生人,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你们留个心眼……”围坐在一起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场面慢慢热闹了起来。
农历腊月廿三的午后,德安县宝塔乡八一村三组塘屋李家的小广场旁,大樟树下围坐着一群人,坐在中间的是德安县公安局宝塔乡派出所所长胡毅。在大家身后,一条柏油马路蜿蜒着通向小组70多户人家的门口。“2024年,宝塔乡八一村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友亮略带自豪地介绍着,自从2020年乡里投入300多万元在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后,基础设施好了,路通了、灯亮了,人也多了,“我们村里有十几名志愿者,每天都会自发地巡逻。”
时间过得飞快,胡毅婉拒了村民们留吃晚饭的盛情,来不及掸去裤腿上的泥土,转身走向警车,“马上过年,在外务工人员都回来了,巡逻频次加密一些,让大家伙踏踏实实安安心心过大年。”
这只是2025年新春走基层过程中的一个剪影。春运启动的零时,我来到了川流不息的九江长江一桥省际卡口,跟随24小时值班备勤的交警,感受跳动的交通脉搏;小年当天,我在静谧祥和的小县城,坐上九江城市快警摩托车后座,在凛冽寒风中感受警灯闪耀中的坚守和保护……
“你们提意见,我们抓落实。”几十天奔波采访的途中,我突然被胡毅的一句话触动。是啊,陪伴着车流和九江长江一桥度过了十几个春运的大桥中队中队长余晓春、连续五六年春节没回家过年的城市快速路守护者黄星、扎根农村基层派出所十一个年头的全国枫桥式派出所所长张强……正是这无数位“胡毅”用他们的辛苦付出守护着大家的平安祥和。
新春的烟火伴随着警灯闪耀,在他们身后,岁月静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城与山
□成锦霖 (《交通周刊》编辑部)
2025年,从城市辗转大山,我收获了一次不同的新春采访体验。
农历正月初二,我走进南昌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与接线员们沉着且坚定的回复,仿佛是另一种形式的“鞭炮吓退年兽”,驱散着人们内心的焦灼与恐惧。
接警员张云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屏幕上,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将千头万绪的警情梳理成清晰的脉络。“房顶漏水”“孩童走失”“游客纠纷”……在这些喧闹的电话铃声里,藏着百姓最真实、最急切的求助。在情指中心主任范铁套看来:“群众打来电话,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应当认真对待,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座城市像一台精密的仪器,而他们,是齿轮间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在资溪县马头山的雾霭深处,另一场守护正在悄然上演。资溪县公安局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派出所所长罗莉群踩着湿漉漉的山径,竹叶上的雨珠沾湿了她的衣角。一场久违的甘霖落下,她眉间的忧虑终于舒展,因为草木不再暗藏火患。村民说,她是“山里的亲人”,而她的脚印早已与山径的苔痕融为了一体。
矮岭村的老人们倚门而望,罗莉群递上的蜂蜜,是山野的馈赠,亦是心意的绵长。89岁的鲁爷爷成了她护山的“助手”。在这片深山里,守护不仅是职责,更是人与自然的契约。“我想留住一些‘慢’的东西。”罗莉群对我说这话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万年青山、千年古木,此刻在她眼中皆是值得凝望的永恒。
城与山,看似相隔很远,却在某个维度上悄然共鸣。接警员的电话线,串联起城市的脉搏;守山人的脚步,丈量着自然的年轮。一个在喧嚣中梳理秩序,一个在寂静中守望生机。他们缺席了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却让千万人的团圆饭多了几许心安。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