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法”融合 解开千千结
修水县人民法院三都人民法庭多元化解促调解成功率提升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5年02月05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法官回访帮教(图/受访单位提供)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之路上,修水县人民法院三都人民法庭(下称三都法庭)持续深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自2024年5月恢复实质化运行以来,共接收案件204件,运用“情+理+法”融合调解法,调处各类案件121件,调解成功率稳步提升。
多级联调化解陈年纠纷
1998年,老张与老王达成土地置换约定。2008年,老张欲收回土地,被老王拒绝,由此引发一场长达十余年的纠纷。当地镇政府、派出所、村委会多次组织调解,但均未果。后老张诉至修水县人民法院,期盼土地归宗。
三都法庭接案后,法官即刻前往村组核实情况。见老王所种农作物正值挂果期,且老王未提反诉求偿。单纯一纸判决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亦不足以消弭双方多年积怨。为此,三都法庭启用多级联调,协同镇政府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共筑调解合力,召开联调会议,誓要啃下陈年纠纷“硬骨头”。
调解人员精心拟定“避实击虚”策略,选择两户家庭成员中对抗情绪较低的年轻人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并邀请双方共同敬重的乡贤长辈协同开导。经调解,两家年轻人率先达成共识,而后各自劝说老张和老王。法官则旁征博引,析法明理。最终,二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老王、老张各自返还土地,老张适当补偿老王,农作物由老张处置。至此,这场困扰双方多年的土地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心理疏导驱散阴霾
在处理未成年人霸凌案件时,三都法庭秉持“双向保护”原则,维权、解纷、育人并重,护受害人于危难,善用教育令、回访帮教等举措筑牢司法防线,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2024年,莉莉(化名)等8名未成年人辍学,父母多外出务工,疏于管教。一日,婷婷(化名)等7人将莉莉诱至偏僻处,殴打辱骂并传视频至微信群。公安机关介入后对施暴者处以行政拘留(因其是未成年人未执行),并送强制教育基地学习。莉莉身心俱损,而施暴者及其家属未致歉补偿,莉莉父母遂起诉施暴者及其家长。
法官第一时间登门探望莉莉,见其受霸凌后心情抑郁、行为异常,且双方均系未成年人,案情敏感,开庭审理易造成二次伤害。鉴于原、被告之间情绪对立激烈,背靠背调解成为破局关键。
调解中,法官如知心挚友,安抚莉莉及其父母,疏解愤懑;对施暴未成年人悉心疏导矫正,通过释法析理、列举案例等,引导施暴者认识错误;更对施暴者家属进行亲职教育,引导换位思考,反思教育之失。经调解,施暴者录制道歉视频并写下检讨书,双方家长谈妥赔偿并当场履约。
结案后,三都法庭签发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涉案家长履行教育监管职责。法官后续还对家庭教育令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帮教,引导父母重视亲子陪伴和教育,同时持续为莉莉心理疏导,教授防霸凌知识,守护莉莉走出阴霾。
(樊敏熙 曹美冬 全媒体记者王白如)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