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辽地宁 平安之花遍地开——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宣传活动掠影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10月16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天辽地宁,平安之花遍地开:从巡查在街头巷尾的“鞍钢义警”到深度连接群众的“铁岭卫士”,从呵护未成年人的“太阳花”团队到校园治理的“育红工程”,从解心结的“丽梅工作室”到“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平安辽宁建设已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辽沈大地上的平安愿景已成风景。

  9月23日至27日,“护航新突破 法治新担当”——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宣传活动举行。来自全国27家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及骨干记者深入辽沈大地,探寻辽宁政法系统在服务保障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中的务实举措和工作成效。

  群防群治

  铸就平安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如何立足地区实际,盘活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资源?鞍山市和铁岭市给出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答案。

  9月23日,在辽宁省鞍山市万象汇购物中心内,一场反诈公益宣传正在进行。鞍山市公安局铁东分局站前派出所的“钢都义警”与银行工作人员一道,向来往群众讲解反诈知识。而在不远处,一支“钢都义警”队伍正在进行日常巡逻。

  去年以来,鞍山市公安局以“平安护航”专项行动为牵引,以深入开展“邻里守望相助”行动为抓手,精心打造“钢都义警”品牌。目前已招募义警1.4万余人,初步形成了“警、辅、义、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钢都义警”活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是群防群治的生力军,已然成为平安鞍山的新名片。义警队伍组建以来,该市平安指数环比上升0.8%、“两抢一盗”警情环比下降20.5%。

  而在辽宁的北端铁岭市,同样聚集起了一支由妇联工作人员、外卖小哥、气象员、统计员、快递员、企业员工等组成的队伍——“铁岭卫士”,这支近1.5万人的网格员队伍在矛盾排查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

  “网格化管理是确保平台运行的基本保障。在‘网格管理’模块,能实现对专职、兼职网格员基本信息及日常工作进行管理,还可以实时查看网格员的轨迹跟踪、进行视频调度等。”记者在铁岭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大屏幕前,通过讲解员的解说和现场调度等工作找到了答案。

  如今,铁岭市委政法委可依托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将工作直达乡镇(街道)、村(社区),调度推进重点工作,研究解决痛点难点问题。2023年9月,中央政法委办公厅公布了229个“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铁岭市榜上有名。

  打造品牌

  赋能治理

  社会治理需要创新,校园普法亦是如此。在阜新市的校园里,大家常能看到阜新法院法官开展普法活动的身影;在课堂上,总能听到他们宣讲法律知识的声音……法槌在手担正义,俯身普法为民安。

  为构建校园普法着力点,今年以来,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思路开展依托校园普法参与社会治理暨实施“育红工程”专项工作。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同阜新市教育局和市司法局积极联动,以“提出建议+实施意见”新模式,强化“育红工程”顶层设计,向阜新市教育局发出《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依托校园普法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建议》,并牵头制定了《关于依托校园普法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向各学校派驻法治副校长163名,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156次,普法覆盖学校134所、覆盖学生97819人,“育红工程”成效初显。

  呵护未成年人,辽宁政法人从未停下脚步。在盖州市人民检察院创建“太阳花”团队,专业化办理涉未案件。其品牌之下的“太阳花·霞光团队”专门落实涉未特殊制度,社会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另一支“太阳花·朝露团队”,与盖州市教育局对接全面开展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工作,切实增强提高盖州市未成年人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而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蒙古贞·检自强”已成为该院精心打造的检察文化品牌。以此为原动力,该院还组建“蒙古贞·公益蓝”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创建“蒙古贞·检未来”品牌。在品牌力量的推动之下,该院先后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辽宁省政法系统“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连续5年获评“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2023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全国检察机关集体一等功。

  强基提能

  聚力惠民

  “现在我们法庭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一步为当事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干警们的工作热情。”9月25日,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采访团走进辽宁省锦州凌海市人民法院翠岩人民法庭(以下简称“翠岩法庭”),庭长侯勇在谈到近年来法庭发展建设带来的变化时欣喜地介绍。

  在辽宁的多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1年以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辽宁高院”)牢固树立强基导向,持续加强全省法院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基层法院审判质效连续10个季度同比向好,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2年4月,辽宁高院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强基工程”,对全省法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出系统部署。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钢都义警进行反诈宣传工作,辽宁法院又以“脱薄”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辽宁省抚顺县人民法院石文人民法庭新增立案功能,老百姓不必往返几十公里到抚顺县人民法院立案了;辽宁省凤城市人民法院启动“基层法庭+巡回审判点”工作模式,在服务乡村振兴上发挥更大作用;辽宁省灯塔市人民法院培育特色“党建+普法”品牌,在全面从严治院中夯实发展根基。

  “困扰法院长达10年的入院道路建设、自来水、供暖、电力不足等难题都得到了解决,干警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看到法院一天一个样,抚顺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小江信心满满。

  “我们现在所在的区域是智能服务区,这里有智能导诉、全域送达一体机、自主立案一体机。只要用手指一点,立案流程就一目了然,送达也可以在线上完成。”在凌海市人民法院右卫人民法庭,干警为来访群众演示讲解着智能化庭审。

  目前,凌海市人民法院所辖的5个人民法庭均升级改造了科技法庭硬件设施,增设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在线调解等现代化审判设备。实现了数字化法庭全覆盖,具备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电子签章等多项功能。

  以民为本

  共绘和谐

  脱薄争先、强基固本,这一切的工作最终目标都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可以领到一本厚厚的沈阳市司法局《办事不找关系指南》,上面清清楚楚介绍了“司法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办事不找关系路径”“合规办事业务指南”“违规禁办事项清单”以及“容缺办理事项清单”,每一项办事名目后面都附有办事路径、所需时限、需要的材料等信息。为了让企业和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审批标准和申请条件,沈阳市司法局还会根据日常业务办理情况动态调整《办事不找关系指南》、规范57项审批事项申请表,制作申请材料示范样例64项。

  “此外,今年我们在全系统开展沈阳司法‘融易办’清风主题项目建设,每周三都会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目的是以企业和申请人懂不懂、流程通不通、服务优不优、体验好不好为衡量标准,通过陪同办、亲自查、亲身办、线上办等方式,零距离检验政务服务质效。”现场,沈阳市司法局行政审批处(法制处)处长李丹向记者介绍。

  “没想到检察官会主动来我家进行救助,这送上门的救助不但帮我们一家渡过难关,更是温暖了我们全家人的心。”今年3月初,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害人刘某某的父亲从辽河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手里接过司法救助款时,难掩激动的心情。这是“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辽宁检察机关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一个缩影。此前,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成立了由党组书记、检察长高鑫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确保“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顺利推进。围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该院结合四大检察职能列出具体任务清单,针对就业、食药、社保、医保、住房、养老、环保、个人信息保护等民生热点问题,确定了11项行动重点,细化落实措施70项。

  “金贵,银贵,唯有和谐最贵,邻里之间的和谐要靠自身来维护……”这是抚顺市东华园社区“丽梅工作室”工作人员唐丽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东华园社区是抚顺市采煤沉陷避险搬迁安置小区,多元化的居民主体结构导致出现了纠纷成因复杂、调解难度大、居民情绪容易激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唐丽梅2019年开始自学心理学课程,并最终在顺城区委政法委和前甸镇党委的支持下,牵头在社区成立“丽梅工作室”,至今已调解矛盾纠纷120余起。

  “我是2019年搬来的,现在这房子比原来好多了,环境也好,邻里关系处得也不错,住得挺好。”9月26日下午,孙大娘与邻居们在小区楼下唠嗑,谈及从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域搬到如今的东华园社区,她直呼“安全、幸福”。

  幸福没有终点,平安时刻相伴。这一路,采访团成员们边听、边看、边拍,用镜头、文字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记录下辽宁政法人用赤诚和担当在这片辽阔平原中种出的平安之花。(文/图 全媒体记者陈佳)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

  审签:罗 强